首页--艺术论文--戏剧艺术论文--中国戏剧艺术论文--其他剧艺术论文

“华阴老腔”研究三章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6页
绪论第6-10页
 一、选题的缘起第6页
 二、研究对象和范围第6-7页
 三、研究现状及文献回顾第7-8页
 四、研究的内容与目标第8-10页
第一章 论"华阴老腔"的起源第10-21页
 第一节 华阴的历史文化背景第10-12页
  一、华阴历史简说第10-11页
  二、"双泉村"的地理文化第11-12页
 第二节 "华阴老腔"起源诸说第12-16页
  一、西汉起源说第12-14页
  二、明清起源说第14-15页
  三、老孟说第15-16页
 第三节 老腔起源之我见第16-20页
  一、由"傀儡戏"的关系看第17-18页
  二、由老腔的记谱法看第18-19页
  三、由老腔唱腔的曲体形式看第19-20页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二章 "华阴老腔"的音乐分析第21-47页
 第一节 老腔音乐的构成第21-38页
  一、文武场音乐第21-29页
  二、唱腔音乐第29-37页
  三、吟诵性音乐第37-38页
 第二节 老腔音乐的基本特点第38-41页
  一、调高、音阶、音域及调式第38-39页
  二、发声唱法和演唱形式第39页
  三、老腔唱词的基本结构第39-41页
 第三节 老腔与其它剧种音乐的异同第41-47页
  一、秦腔第42-43页
  二、碗碗腔第43-44页
  三、弦板腔第44页
  四、阿宫腔第44-45页
  五、老腔与其它剧种的异同第45-47页
第三章 "华阴老腔"演剧形式的变革第47-60页
 第一节 "华阴老腔"旧有的演剧形式第47-49页
  一、演出分工第47-48页
  二、行当划分第48页
  三、演出状态第48-49页
 第二节 "华阴老腔"演剧形式在当代的变革第49-51页
 第三节 变革后的"华阴老腔"第51-55页
  一、变革后老腔的演出分工第51-52页
  二、变革后的老腔艺人与班社第52-54页
   1、王振中班第52-53页
   2、张喜民班第53-54页
  三、变革后老腔的演出状态第54-55页
 第四节 对老腔演剧形式变革的一点思考第55-60页
  一、原生态的乡土艺术如何适应都市文化的审美需求第55-57页
  二、"华阴老腔"在当代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第57-60页
结语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附图第64-6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7-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浅谈中国电影音乐中的民族符号
下一篇:危机与机会:中国电影融资的私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