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综合经营下关联交易合规风险管理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3-20页 |
1.1 选题意义及研究问题 | 第13-14页 |
1.1.1 研究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1.1.2 研究问题 | 第14页 |
1.1.3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2章 关联交易的理论分析 | 第20-27页 |
2.1 关联交易概述 | 第20-23页 |
2.1.1 识别关联方 | 第20-22页 |
2.1.2 确认关联交易 | 第22-23页 |
2.2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关联交易 | 第23-24页 |
2.3 交易成本理论与关联交易 | 第24-25页 |
2.4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与关联交易 | 第25-27页 |
第3章 商业银行综合经营下关联交易的类型与特征 | 第27-35页 |
3.1 综合经营现状 | 第27-29页 |
3.2 商业银行关联交易的类型分析 | 第29-33页 |
3.2.1 公允的关联交易与非公允的关联交易 | 第29-31页 |
3.2.2 重大关联交易与一般关联交易 | 第31页 |
3.2.3 禁止类关联交易与非禁止类关联交易 | 第31-32页 |
3.2.4 内部关联交易与外部关联交易 | 第32-33页 |
3.3 商业银行关联交易的特征分析 | 第33-35页 |
3.3.1 交易主体形式上平等而实质上不平等 | 第33-34页 |
3.3.2 存在非公允倾向 | 第34页 |
3.3.3 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 第34-35页 |
第4章 A银行关联交易风险现状分析 | 第35-45页 |
4.1 A银行关联交易现状 | 第35-37页 |
4.1.1 内部关联交易比重日益加大 | 第35-36页 |
4.1.2 新兴业务发展迅速 | 第36页 |
4.1.3 关联交易集中度较高 | 第36-37页 |
4.2 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 第37-40页 |
4.2.1 内控制度建设存在缺陷 | 第37-39页 |
4.2.2 存在非公允的关联交易 | 第39-40页 |
4.2.3 关联交易信息披露质量不高 | 第40页 |
4.3 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 第40-43页 |
4.3.1 合规意识不强 | 第40-41页 |
4.3.2 未建立关联交易制度动态管理机制 | 第41页 |
4.3.3 未实现精细化管理 | 第41-42页 |
4.3.4 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 第42-43页 |
4.3.5 未有效隔离内部关联交易风险 | 第43页 |
4.4 违规关联交易对A银行的影响 | 第43-45页 |
4.4.1 受到监管处罚 | 第43页 |
4.4.2 导致财务损失 | 第43-44页 |
4.4.3 导致声誉损失 | 第44-45页 |
第5章 商业银行关联交易风险管理建议 | 第45-53页 |
5.1 培育良好的合规文化 | 第45-46页 |
5.1.1 合规从高层做起 | 第45-46页 |
5.1.2 建立“合规人人有责”的合规文化 | 第46页 |
5.2 建立关联交易制度动态管理机制 | 第46-48页 |
5.2.1 明确职责分工及制度范围 | 第46-47页 |
5.2.2 建立工作流程及报告路线 | 第47-48页 |
5.3 开展关联方风险评级 | 第48-50页 |
5.3.1 收集关联方信息 | 第48-49页 |
5.3.2 关联方风险评级及管理 | 第49-50页 |
5.4 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 第50-52页 |
5.5 设立“防火墙” | 第52-53页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第53-55页 |
6.1 结论 | 第53-54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件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