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言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6页 |
1.1.1 棕地开发的必然性 | 第10-11页 |
1.1.2 项目概况与区位分析 | 第11-13页 |
1.1.3 上位规划背景 | 第13-16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1 文献收集 | 第17页 |
1.3.2 案例分析 | 第17-18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1.4.1 释题 | 第19-21页 |
1.4.1.1 二型材厂景观中轴 | 第19-20页 |
1.4.1.2 南区、西区及东区 | 第20-21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第2章 首钢工业成就展示公园现状分析与评价 | 第22-47页 |
2.1 项目区域规划概况 | 第22-27页 |
2.1.1 用地分析 | 第22-24页 |
2.1.2 区域交通分析 | 第24-25页 |
2.1.3 绿色空间规划分析 | 第25-26页 |
2.1.4 小结 | 第26-27页 |
2.2 项目用地现状与主要问题 | 第27-45页 |
2.2.1 土地利用现状 | 第27-28页 |
2.2.2 工业遗迹及其工艺流程研究 | 第28-40页 |
2.2.2.1 二型材厂景观中轴区及南区工业遗迹及工艺流程 | 第28-37页 |
2.2.2.2 西区工业遗迹分析 | 第37-39页 |
2.2.2.3 东区工业遗迹分析 | 第39-40页 |
2.2.3 红线调整与规划矛盾 | 第40-42页 |
2.2.3.1 红线调整: | 第40-42页 |
2.2.3.2 现状与规划之间存在的矛盾 | 第42页 |
2.2.4 植被资源 | 第42-43页 |
2.2.5 土壤污染治理情况 | 第43-44页 |
2.2.6 高程现状 | 第44-45页 |
2.3 建筑设计 | 第45-47页 |
第3章 工业成就展示公园改造课题研究 | 第47-55页 |
3.1 相关理论研究趋势及案例实践 | 第47-51页 |
3.1.1 相关概念 | 第47页 |
3.1.1.1 工业废弃地 | 第47页 |
3.1.1.2 工业遗产 | 第47页 |
3.1.1.3 绿色建筑、海绵城市概念 | 第47页 |
3.1.2 相关理论研究及趋势 | 第47-49页 |
3.1.2.1 旧工业建筑的自我更新----工业遗产旅游 | 第47-48页 |
3.1.2.2 基于绿色建筑评价、低碳的景观改造----生态节约型景观设计 | 第48-49页 |
3.1.3 案例研究分析 | 第49-51页 |
3.1.3.1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 第49-50页 |
3.1.3.2 鲁尔区汉莎炼焦厂改造 | 第50-51页 |
3.1.3.3 法国铸造厂花园 | 第51页 |
3.2 学术价值与设计概念 | 第51-55页 |
3.2.1 学术价值 | 第51-52页 |
3.2.1.1 历史价值 | 第51-52页 |
3.2.1.2 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 第52页 |
3.2.1.3 美学价值 | 第52页 |
3.2.2 工业遗迹价值问题 | 第52-53页 |
3.2.3 设计目标、策略与概念 | 第53-55页 |
3.2.3.1 设计目标 | 第53页 |
3.2.3.2 设计策略 | 第53页 |
3.2.3.3 设计概念 | 第53-55页 |
第4章 针对首钢工业成就展示公园的雨洪管理策略 | 第55-64页 |
4.1 雨洪管理策略 | 第55-64页 |
4.1.1 利用雨洪管理的缘起与优势 | 第55-56页 |
4.1.1.1 地块水文条件不利分析 | 第55-56页 |
4.1.1.2 基于低影响开发的雨洪管理与工业遗迹相结合 | 第56页 |
4.1.2 雨洪管理流程 | 第56页 |
4.1.3 雨洪管理目标 | 第56-57页 |
4.1.4 现状条件整理与分析 | 第57-59页 |
4.1.4.1 下垫面情况 | 第57-58页 |
4.1.4.2 北京市降雨情况与径流系数 | 第58-59页 |
4.1.4.3 土壤渗透情况 | 第59页 |
4.1.5 选择技术措施 | 第59-61页 |
4.1.6 二型材厂计算与设施规划 | 第61-63页 |
4.1.7 二型材厂西区、东区和南区雨水收集系统 | 第63-64页 |
第5章 首钢工业成就展示公园景观设计 | 第64-89页 |
5.1 总体景观布局 | 第64-68页 |
5.1.1 交通规划 | 第64-66页 |
5.1.2 景观结构 | 第66-68页 |
5.2 设计方案 | 第68-85页 |
5.2.1 景观中轴及南区设计方案 | 第68-80页 |
5.2.1.1 加热炉区景观设计 | 第68-70页 |
5.2.1.2 轧机区景观设计 | 第70-72页 |
5.2.1.3 水冷区景观设计 | 第72-74页 |
5.2.1.4 冷床区景观设计 | 第74-77页 |
5.2.1.5 成材区景观设计 | 第77-79页 |
5.2.1.6 南区景观设计 | 第79-80页 |
5.2.2 公园西区与东区景观设计 | 第80-85页 |
5.2.2.1 成就公园西区景观设计 | 第80-82页 |
5.2.2.2 成就公园东区景观设计 | 第82-85页 |
5.3 专项设计研究 | 第85-89页 |
5.3.1 植物规划专项设计 | 第85页 |
5.3.2 雨水花园与铺装设计 | 第85-87页 |
5.3.3 雕塑与景观的关系 | 第87页 |
5.3.4 儿童及体育活动设施设计 | 第87-88页 |
5.3.5 生态景观水循环体系 | 第88-8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89-9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89页 |
6.2 研究局限与不足 | 第89-90页 |
6.2.1 场地基础数据获取不足 | 第89页 |
6.2.2 雨洪参数与土壤污染情况的评估不足 | 第89-90页 |
6.2.3 厂区策划依据的假定 | 第90页 |
6.3 展望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3页 |
图表目录 | 第93-98页 |
致谢 | 第98-100页 |
附录A A0设计图纸 | 第100-10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