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16页 |
1.0 引言 | 第8页 |
1.1 超顺磁纳米微粒 | 第8-11页 |
1.1.1 超顺磁纳米微粒简介 | 第8-9页 |
1.1.2 超顺磁纳米微粒的应用 | 第9-11页 |
1.2 超顺磁纳米微粒的表面改性 | 第11-13页 |
1.3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 | 第13-14页 |
1.4“grafting from”法与“grafting to”法的区别 | 第14页 |
1.5 本课题的提出 | 第14-16页 |
第2章“grafting from”法制备PMPC改性SPIONs及其表征 | 第16-36页 |
2.1 引言 | 第16-17页 |
2.2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17-19页 |
2.2.1 实验材料和试剂 | 第17-18页 |
2.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8页 |
2.2.3 药品纯化及仪器预处理 | 第18-19页 |
2.3 实验过程 | 第19-26页 |
2.3.1 磁性微粒表面接枝PMMA-b-PMPC | 第19-22页 |
2.3.2 磁性微粒表面偶联RGD | 第22-24页 |
2.3.3 SPIONs表面PMMA的肼解反应 | 第24-25页 |
2.3.4 聚合物的结构表征 | 第25页 |
2.3.5 磁性微粒的粒度表征 | 第25页 |
2.3.6 磁性微粒的热重分析 | 第25-26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6-34页 |
2.4.1“grafting from”法制备PMPC改性的SPIONs的表征 | 第26-31页 |
2.4.1.1 NHS-Br的核磁与红外表征 | 第26-27页 |
2.4.1.2 改性前后磁性微粒的红外表征 | 第27-29页 |
2.4.1.3 激光粒度仪表征磁性微粒的粒径 | 第29页 |
2.4.1.4 透射电镜表征磁性微粒的粒径 | 第29-31页 |
2.4.2 磁性微粒表面标记RGD | 第31-33页 |
2.4.2.1 琥珀酰亚胺3丙炔酸的核磁表征 | 第31-32页 |
2.4.2.2 RGD-炔丙基酰胺的表征 | 第32-33页 |
2.4.2.3 SPION-PMMA-PMPC-N3和SPION-PMMA-PMPC-RGD的红外表征 | 第33页 |
2.4.3 SPIONs表面PMMA的肼解反应 | 第33-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3章“grafting to”法制备PMPC改性SPIONs及其性能研究 | 第36-48页 |
3.1 引言 | 第36-37页 |
3.2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37-38页 |
3.2.1 实验材料和试剂 | 第37页 |
3.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7-38页 |
3.3 实验过程 | 第38-41页 |
3.3.1 NHS-PMPC的合成 | 第38-39页 |
3.3.2“grafting to”法制备SPION-PMPC的合成 | 第39页 |
3.3.3 磁性微粒表面偶联RGD | 第39-40页 |
3.3.4 聚合物的结构表征 | 第40页 |
3.3.5 磁性微粒的粒度表征 | 第40-41页 |
3.3.6 磁性微粒的热重分析 | 第41页 |
3.3.7 磁性微粒的稳定性表征 | 第41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1-46页 |
3.4.1“grafting to”法制备PMPC改性的SPIONs | 第41-44页 |
3.4.1.1 NHS-PMPC的核磁表征 | 第41-42页 |
3.4.1.2 NHS-PMPC和SPION-PMPC的红外表征 | 第42-43页 |
2.4.1.3 改性前后磁性微粒的粒径表征 | 第43页 |
3.4.1.4 改性前后磁性微粒的热重分析 | 第43-44页 |
3.4.2 两种方法制备的磁性微粒的稳定性研究 | 第44-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8页 |
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