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LiFePO_4的结构和性能 | 第12-13页 |
1.3 LiFePO_4充放电机理 | 第13页 |
1.4 磷酸铁锂制备方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4.1 固相法 | 第13-14页 |
1.4.2 溶胶-凝胶法 | 第14页 |
1.4.3 微波法 | 第14页 |
1.4.4 水热法 | 第14-15页 |
1.4.5 碳热还原法 | 第15页 |
1.4.6 喷雾热解法 | 第15-16页 |
1.5 LiFePO_4改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1.5.1 碳包覆 | 第16页 |
1.5.2 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包覆 | 第16页 |
1.5.3 粒径和形态的优化 | 第16-17页 |
1.5.4 离子掺杂 | 第17-19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和创新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实验内容和表征手段 | 第21-26页 |
2.1 实验设备和原料 | 第21-22页 |
2.2 表征方法 | 第22-24页 |
2.2.1 X射线衍射(XRD) | 第22页 |
2.2.2 扫面电子显微镜(SEM) | 第22-23页 |
2.2.3 电化学阻抗谱(EIS) | 第23页 |
2.2.4 第一性原理 | 第23-24页 |
2.3 复合电极的制备及电池的测试 | 第24-26页 |
2.3.1 复合电极的制备及电池的组装 | 第24-25页 |
2.3.2 电池的测试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固相法制备LiFePO_4的工艺研究 | 第26-33页 |
3.1 引言 | 第26页 |
3.2 LiFePO_4正极材料的制备与测试 | 第26-27页 |
3.3 合成温度的研究 | 第27-31页 |
3.3.1 热重分析 | 第27-28页 |
3.3.2 XRD分析 | 第28-29页 |
3.3.3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29-31页 |
3.4 合成时间的研究 | 第31-32页 |
3.4.1 XRD分析 | 第31页 |
3.4.2 SEM分析 | 第31-32页 |
3.4.3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3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LiFePO_4单掺杂的理论计算和实验改性研究 | 第33-62页 |
4.1 引言 | 第33-35页 |
4.2 理论计算及实验 | 第35-37页 |
4.2.1 模型与计算方法 | 第35-36页 |
4.2.2 材料制备与测试 | 第36-37页 |
4.3 钠掺杂对LiFePO_4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第37-43页 |
4.3.1 晶体结构与形貌分析 | 第37-38页 |
4.3.2 电子结构分析 | 第38-41页 |
4.3.3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41-43页 |
4.4 钾掺杂对LiFePO_4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第43-49页 |
4.4.1 晶体结构与形貌分析 | 第43-45页 |
4.4.2 电子结构分析 | 第45-47页 |
4.4.3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47-49页 |
4.5 锰掺杂对LiFePO_4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第49-55页 |
4.5.1 晶体结构与形貌分析 | 第49-51页 |
4.5.2 电子结构分析 | 第51-54页 |
4.5.3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54-55页 |
4.6 钒掺杂对LiFePO_4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第55-60页 |
4.6.1 晶体结构与形貌分析 | 第55-56页 |
4.6.2 电子结构分析 | 第56-59页 |
4.6.3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59-6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LiFePO_4复合掺杂的理论计算和实验改性研究 | 第62-70页 |
5.1 引言 | 第62-63页 |
5.2 理论计算及实验 | 第63-64页 |
5.2.1 模型与计算方法 | 第63页 |
5.2.2 材料制备与测试 | 第63-64页 |
5.3 复合掺杂对LiFePO_4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第64-69页 |
5.3.1 晶体结构分析 | 第64-65页 |
5.3.2 电子结构分析 | 第65-67页 |
5.3.3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67-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