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1.1 新型城镇化对小城镇建设的要求 | 第13页 |
1.1.2 增量规划到存量规划的转型 | 第13-14页 |
1.1.3 存量土地的再利用是我国基本国情的必然选择 | 第14-15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1 有利于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发展 | 第15页 |
1.2.2 有利于减少新增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占用 | 第15-16页 |
1.2.3 有利于优化城镇产业布局,改善人居环境 | 第16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25页 |
1.3.1 国内外土地发展权制度研究 | 第16-18页 |
1.3.2 国内外关于城镇存量土地内涵研究 | 第18-19页 |
1.3.3 国内外存量土地再利用现状研究 | 第19-24页 |
1.3.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1.4.4 论文框架 | 第28-29页 |
第2章 小城镇存量土地再利用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政策 | 第29-34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9-31页 |
2.1.1 小城镇 | 第29页 |
2.1.2 小城镇土地 | 第29-30页 |
2.1.3 存量土地 | 第30-31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31-32页 |
2.2.1 土地集约利用理论 | 第31页 |
2.2.2 土地整理理论 | 第31-32页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2页 |
2.3 存量土地再利用相关政策梳理 | 第32-34页 |
2.3.1 闲置土地处理办法 | 第32-33页 |
2.3.2 关于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地的意见 | 第33页 |
2.3.3 土地改革试点分析 | 第33-34页 |
第3章 研究对象的存量土地利用现状研究 | 第34-89页 |
3.1 成都小城镇建设现状 | 第34-39页 |
3.1.1 成都小城镇发展情况 | 第34-35页 |
3.1.2 成都小城镇土地利用现状特征 | 第35-38页 |
3.1.3 成都小城镇存量发展趋势 | 第38-39页 |
3.2 研究对象的选择及概况 | 第39-42页 |
3.2.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39-40页 |
3.2.2 研究对象概况 | 第40-42页 |
3.3 研究对象的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第42-55页 |
3.3.1 元通镇土地利用现状 | 第42-45页 |
3.3.2 三道堰镇土地利用现状 | 第45-48页 |
3.3.3 研究对象的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 第48-55页 |
3.4 存量土地的现实成因分析 | 第55-58页 |
3.4.1 拆迁改造困难 | 第55-56页 |
3.4.2 土地的使用功能已经不再满足现在城市建设的需求 | 第56页 |
3.4.3 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分离 | 第56-57页 |
3.4.4 政府和乡镇企业的推动 | 第57-58页 |
3.4.5 土地区位条件不佳 | 第58页 |
3.5 研究对象的存量土地分类及性质分析 | 第58-74页 |
3.5.1 存量土地的分类 | 第58-60页 |
3.5.2 存量土地的类型及规模 | 第60-71页 |
3.5.3 存量土地的用地性质分析 | 第71-74页 |
3.6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存量土地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 第74-84页 |
3.6.1 存量土地的景观生态学指标构建 | 第74-76页 |
3.6.2 存量土地总体空间分布特征 | 第76-80页 |
3.6.3 不同类型存量土地空间分布特征 | 第80-84页 |
3.7 存量上地面临的问题和矛盾 | 第84-88页 |
3.7.1 存量土地的产权主体较多、产权职能模糊 | 第84-85页 |
3.7.2 存量土地分布零碎,不利于整体用地结构的改造 | 第85-86页 |
3.7.3 存量土地数据资料管理不完善 | 第86页 |
3.7.4 存量土地的交易市场缺失 | 第86-87页 |
3.7.5 存量土地再利用缺乏相关制度的支撑 | 第87-88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4章. 研究对象的存量土地再利用模式分析 | 第89-106页 |
4.1 存量土地资源分级 | 第89-90页 |
4.2 存量土地再利用潜力评估 | 第90-97页 |
4.2.1 基于土地产权使用者的改造意愿 | 第91-92页 |
4.2.2 基于拆迁安置难度 | 第92页 |
4.2.3 基于交通区位条件 | 第92-93页 |
4.2.4 基于存量土地地块规模 | 第93-95页 |
4.2.5 实施难易综合评价 | 第95-97页 |
4.3 基于存量土地类型的再利用模式分析 | 第97-102页 |
4.3.1 闲置土地的再利用模式 | 第98-99页 |
4.3.2 低效利用土地的再利用模式 | 第99-102页 |
4.4 基于存量土地空间分布的再利用模式分析 | 第102-105页 |
4.4.1 等量前提下的空间重构 | 第103-104页 |
4.4.2 非等量前提下的空间重构 | 第104-10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5章 促进成都小城镇存量土地再利用的措施 | 第106-109页 |
5.1 加强存量土地的规划管理 | 第106-107页 |
5.1.1 区域统筹规划,制定存量土地再利用计划 | 第106页 |
5.1.2 逐步引导公众参与到存量土地再利用过程 | 第106-107页 |
5.2 完善存量土地再利用的相关土地政策 | 第107-109页 |
5.2.1 加强城镇存量土地的产权界定 | 第107页 |
5.2.2 开放集体建设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 | 第107-108页 |
5.2.3 引入多元改造主体,引导企业自主更新改造 | 第108-109页 |
5.2.4 合理分配存量土地再利用的增益 | 第109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109-112页 |
1. 本文研究总结 | 第109-111页 |
2. 本文研究不足 | 第111-112页 |
致谢 | 第112-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17-118页 |
附录 | 第118-126页 |
附录一 元通镇及三道堰镇存量土地现状整理 | 第118-123页 |
附录二 调研问卷 | 第123-125页 |
附录三 调研问卷统计表 | 第125-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