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资产管理释义 | 第12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 研究内容框架 | 第12-13页 |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13-14页 |
1.4.1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3页 |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2.1 理论机理 | 第14-16页 |
2.1.1 利息机理 | 第14-15页 |
2.1.2 资产定价 | 第15页 |
2.1.3 金融市场与金融市场工具 | 第15-16页 |
2.2 关于商业银行转型的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2.2.1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 第16-18页 |
2.2.2 营业收入及利润结构调整 | 第18-20页 |
2.2.3 综合化经营大势所趋 | 第20-21页 |
2.3 对商业银行正向影响文献综述 | 第21-24页 |
2.3.1 契合客户多元化需求 | 第22页 |
2.3.2 推进社会融资体系再建 | 第22-24页 |
第3章 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24-33页 |
3.1 发展历程 | 第24-26页 |
3.1.1 摸索起步阶段(2004年—2005年) | 第24-25页 |
3.1.2 活跃发展阶段(2005年—2008年) | 第25页 |
3.1.3 急剧爆发阶段(2008年—2012年) | 第25-26页 |
3.1.4 行业规范阶段(2012年—) | 第26页 |
3.2 发展现状 | 第26-29页 |
3.2.1 资产管理规模庞大 | 第26-27页 |
3.2.2 收入贡献度持续提升 | 第27-28页 |
3.2.3 产品类型趋向多元化 | 第28页 |
3.2.4 股份制银行异军突起 | 第28-29页 |
3.3 管理运营模式 | 第29-30页 |
3.3.1 子公司模式 | 第29-30页 |
3.3.2 准事业部模式 | 第30页 |
3.3.3 混合管理模式 | 第30页 |
3.4 产品运营模式 | 第30-33页 |
3.4.1 点对点模式 | 第30-31页 |
3.4.2 资金池模式 | 第31页 |
3.4.3 组合模式 | 第31-32页 |
3.4.4 通道类模式 | 第32-33页 |
第4章 资产管理业务的正向影响及面临的挑战 | 第33-41页 |
4.1 对商业银行的正向影响 | 第33-36页 |
4.1.1 推动盈利模式转变 | 第33-34页 |
4.1.2 丰富客户服务手段 | 第34页 |
4.1.3 提升综合化经营水平 | 第34-35页 |
4.1.4 创新服务实体经济 | 第35-36页 |
4.2 面临的挑战 | 第36-41页 |
4.2.1 互联网金融冲击 | 第37-38页 |
4.2.2 市场经营环境有待优化 | 第38页 |
4.2.3 设计初衷偏离 | 第38-39页 |
4.2.4 内控体系尚存漏洞 | 第39-41页 |
第5章 资产管理业务转型方向 | 第41-46页 |
5.1 路径设计 | 第41-43页 |
5.1.1 完善法制建设 | 第41页 |
5.1.2 培育创新市场环境 | 第41-42页 |
5.1.3 打造协作监管氛围 | 第42页 |
5.1.4 建立全流程风控体系 | 第42-43页 |
5.2 发展转型方向 | 第43-46页 |
5.2.1 创新产品设计 | 第43页 |
5.2.2 优化资源格局 | 第43-44页 |
5.2.3 产品属性净值化 | 第44页 |
5.2.4 打破刚兑规则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