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 1.2.1 内部控制部分 | 第10-13页 |
| 1.2.2 信贷风险管理部分 | 第13-15页 |
| 1.3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1.4 本文的创新与意义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理论 | 第17-22页 |
| 2.1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概念 | 第17页 |
| 2.2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主要风险 | 第17-18页 |
| 2.3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 | 第18-19页 |
| 2.4 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要求 | 第19-20页 |
| 2.5 银行信息披露 | 第20页 |
| 2.6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的概念 | 第20页 |
| 2.7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的 | 第20-21页 |
| 2.8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内容 | 第21页 |
| 2.9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其他要点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建设银行ZB分行信贷风险控制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2-39页 |
| 3.1 建设银行的风险管理架构 | 第22-23页 |
| 3.2 建设银行ZB分行信贷风险控制制度及现状分析 | 第23页 |
| 3.3 贷前准入调查 | 第23-25页 |
| 3.4 贷中审查 | 第25-26页 |
| 3.5 贷后管理 | 第26-27页 |
| 3.6 ZB分行的各项具体数据 | 第27-28页 |
| 3.7 不良贷款率 | 第28-30页 |
| 3.8 风险缓释 | 第30-32页 |
| 3.8.1 呆坏账准备金 | 第31-32页 |
| 3.9 ZB分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第32-39页 |
| 3.9.1 贷前调查不全面 | 第32-34页 |
| 3.9.2 信用评级不合规 | 第34-35页 |
| 3.9.3 额度授信不合规 | 第35页 |
| 3.9.4 贷后管理不完善 | 第35-37页 |
| 3.9.5 信贷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 第37页 |
| 3.9.6 信贷业务中的操作风险隐患 | 第37-38页 |
| 3.9.7 内部监督的缺陷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改进ZB分行信贷风险控制优化措施 | 第39-61页 |
| 4.1 信贷业务贷前、贷中和贷后控制流程优化 | 第40-47页 |
| 4.1.1 加强贷前调查和落实审贷分离制度 | 第40-43页 |
| 4.1.2 严格贷中审查 | 第43-44页 |
| 4.1.3 精细贷后管理,推进贷后管理职责分离 | 第44-45页 |
| 4.1.4 贷后管理检查的其他要点 | 第45-47页 |
| 4.1.4.1 收集客户资料,严格档案管理 | 第46页 |
| 4.1.4.2 贷款到期管理及资产处置 | 第46-47页 |
| 4.2 完善信贷客户内部评级体系 | 第47页 |
| 4.3 培养员工风控意识提升信贷人员整体素质 | 第47-48页 |
| 4.4 落实岗位职责分离严控操作风险 | 第48-52页 |
| 4.4.1 完善风险管理责任体系 | 第49-50页 |
| 4.4.2 调整、优化信贷管理机制和组织架构 | 第50页 |
| 4.4.3 授权控制 | 第50页 |
| 4.4.4 不相容岗位分离 | 第50页 |
| 4.4.5 实行关键岗位轮岗、强制休假规定 | 第50-51页 |
| 4.4.6 全员参与风控 | 第51页 |
| 4.4.7 运营分析控制 | 第51页 |
| 4.4.8 计算机系统安全控制 | 第51-52页 |
| 4.5 优化风险预测方法和预警机制 | 第52-57页 |
| 4.5.1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识别和预测风险 | 第52-57页 |
| 4.6 优化信息沟通 | 第57-58页 |
| 4.6.1 优化内部信息沟通渠道 | 第57-58页 |
| 4.6.2 加强外部信息沟通 | 第58页 |
| 4.7 提升内部监督的有效性 | 第58-61页 |
| 4.7.1 内部审计 | 第58-59页 |
| 4.7.2 健全信贷风险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 第59-61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