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复合地基的概念 | 第12-18页 |
1.2.1 复合地基的定义 | 第12-13页 |
1.2.2 复合地基的分类 | 第13-15页 |
1.2.3 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 | 第15-16页 |
1.2.4 复合地基的破坏模式 | 第16-18页 |
1.3 粘结材料桩复合地基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3.1 刚性桩复合地基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2 柔性桩复合地基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4 复合地基优化设计研究现状 | 第21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带帽粘结材料桩复合地基承载机理分析 | 第23-37页 |
2.1 概述 | 第23-24页 |
2.2 土拱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 第24页 |
2.3 计算模型与基本假定 | 第24-26页 |
2.3.1 计算模型 | 第24-25页 |
2.3.2 基本假定 | 第25-26页 |
2.4 带帽粘结材料桩复合地基承载机理 | 第26-32页 |
2.4.1 高路堤的土拱效应分析 | 第26-28页 |
2.4.2 加固区桩土相互作用分析 | 第28-30页 |
2.4.3 变形协调方程 | 第30-31页 |
2.4.4 方程求解 | 第31-32页 |
2.5 算例与分析 | 第32-35页 |
2.5.1 算例 1 | 第32页 |
2.5.2 算例 2 | 第32-33页 |
2.5.3 参数分析 | 第33-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3章 基于均匀设计柔性粘结材料桩复合地基沉降数值分析 | 第37-60页 |
3.1 概述 | 第37页 |
3.2 工程概况 | 第37-38页 |
3.3 均匀设计 | 第38-40页 |
3.3.1 均匀设计原理 | 第38-39页 |
3.3.2 均匀设计参数选择 | 第39页 |
3.3.3 均匀表设计 | 第39-40页 |
3.4 数值模型建立 | 第40-51页 |
3.4.1 ABAQUS简介 | 第40-42页 |
3.4.2 模型建立过程 | 第42-46页 |
3.4.3 模型参数选择 | 第46-47页 |
3.4.4 模型基本假定 | 第47页 |
3.4.5 平衡初始应力场 | 第47-48页 |
3.4.6 ABAQUS数值模拟结果 | 第48-51页 |
3.5 试验成果整理分析 | 第51-59页 |
3.5.1 结果分析原理 | 第51-53页 |
3.5.2 回归分析 | 第53-56页 |
3.5.3 方差分析 | 第56-57页 |
3.5.4 桩数量和水泥掺入比对桩顶沉降的影响 | 第57-5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柔性粘结材料桩复合地基智能优化设计 | 第60-70页 |
4.1 概述 | 第60-61页 |
4.2 改进粒子群算法智能优化设计 | 第61-64页 |
4.2.1 基本原理 | 第61-62页 |
4.2.2 模型分析 | 第62-63页 |
4.2.3 计算步骤 | 第63-64页 |
4.3 柔性粘结材料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64-67页 |
4.3.1 设计变量 | 第65页 |
4.3.2 目标函数 | 第65-66页 |
4.3.3 约束条件 | 第66页 |
4.3.4 优化设计数学模型 | 第66-67页 |
4.4 柔性粘结材料桩复合地基智能优化设计计算分析 | 第67-69页 |
4.4.1 优化设计计算流程 | 第67-68页 |
4.4.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8-6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