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组合机床及其加工论文--程序控制机床、数控机床及其加工论文

基于混沌特性的数控机床运动误差溯因方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17页
    1.1 本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2 课题来源第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1 数控机床运动误差及圆度测试第12-13页
        1.3.2 混沌理论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3 SVM研究现状第14页
        1.3.4 数控机床误差溯因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 课题研究内容第15-17页
2 数控机床圆度误差测试及时间序列预处理第17-29页
    2.1 数控机床圆度误差测试实验第17-18页
        2.1.1 球杆仪介绍第17-18页
        2.1.2 球杆仪测试原理第18页
    2.2 数控机床圆度误差测试实验现象第18-24页
        2.2.1 综合圆度误差第18-19页
        2.2.2 典型单项圆度误差第19-24页
    2.3 精度时间序列获取及降噪第24-28页
        2.3.1 时间序列获取第24-25页
        2.3.2 时间序列的降噪第25-27页
        2.3.3 实测时间序列小波方法去噪第27-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3 精度时间序列相空间重构方法第29-41页
    3.1 混沌理论基础第29-36页
        3.1.1 混沌的起源和定义第29-31页
        3.1.2 混沌运动特点、分类及判别第31-33页
        3.1.3 典型的混沌时间序列第33-36页
            3.1.3.1 Henon映射第33-34页
            3.1.3.2 Duffing方程第34-35页
            3.1.3.3 Lorenz吸引子第35-36页
    3.2 时间序列相空间重构方法第36-39页
        3.2.1 时间序列相空间重构理论第36-37页
        3.2.2 自相关法求时间序列延迟时间第37-38页
        3.2.3 互信息量法求时间序列延迟时间第38页
        3.2.4 C-C方法求时间序列延迟时间和嵌入维数第38-39页
        3.2.5 时间序列相空间重构方法总结第39页
    3.3 本章小结第39-41页
4 基于混沌特性的数控机床圆度误差演化及溯因分析第41-59页
    4.1 时间序列功率谱分析第41-42页
        4.1.1 功率谱分析概述第41-42页
        4.1.2 功率谱分析在机床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应用第42页
    4.2 综合圆度误差混沌特性分析第42-51页
        4.2.1 分形理论与关联维数第42-46页
            4.2.1.1 分形简述第42-43页
            4.2.1.2 分形维数第43-44页
            4.2.1.3 分形维数用于数控机床圆度误差溯因的可行性第44页
            4.2.1.4 关联维数计算方法第44-46页
        4.2.2 混沌特性研究第46-51页
            4.2.2.1 C-C方法混沌相空间重构第46-47页
            4.2.2.2 最大Lyapunov指数计算第47-48页
            4.2.2.3 机床精度演化特性分析第48-51页
    4.3 典型运动误差混沌特性分析第51-58页
        4.3.1 反向跃冲误差下的混沌特征参数求解第52-53页
        4.3.2 直线度误差下的混沌特征参数求解第53-55页
        4.3.3 其他典型误差时的混沌特征参数求解第55-57页
        4.3.4 混沌特性研究总结第57-58页
    4.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5 基于SVM的数控机床误差溯因方法研究第59-67页
    5.1 特征向量与误差源间的映射关系第59-60页
        5.1.1 特征向量的参数选择第59页
        5.1.2 特征向量的建立第59-60页
    5.2 基于SVM的误差因素溯因方法第60-64页
        5.2.1 SVM原理第60-62页
        5.2.2 SVM的核函数选择第62-63页
        5.2.3 基于SVM的误差因素溯因第63-64页
    5.3 本章小结第64-67页
6 总结与展望第67-69页
    6.1 研究总结第67页
    6.2 课题展望第67-69页
致谢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5-77页
附录 1第77-85页
附录 2第85-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发动机仓边梁盖板回弹控制研究及模具设计
下一篇:高氮马氏体不锈轴承钢组织特征及耐磨和疲劳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