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桥梁试验观测与检定论文

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的静动力试验及结构识别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3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页
    1.2 结构识别第11-21页
        1.2.1 模型修正及其发展第13-17页
        1.2.2 人工智能方法第17-19页
        1.2.3 基于多模型的结构识别第19-21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2章 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现场静动力试验第23-31页
    2.1 引言第23页
    2.2 试验对象第23-25页
    2.3 试验测试内容及方案第25页
    2.4 桥梁静载试验第25-29页
        2.4.1 加载方式第25-26页
        2.4.2 工况设置第26-27页
        2.4.3 桥面板挠曲位移测量第27-28页
        2.4.4 钢拱挠曲位移测量第28-29页
    2.5 全桥模态测试第29-30页
        2.5.1 环境振动测试第29页
        2.5.2 测点与工况布设第29-30页
    2.6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工作模态分析第31-48页
    3.1 引言第31页
    3.2 模态参数识别理论第31-33页
        3.2.1 系统动力学方程以及模态叠加原理第31-32页
        3.2.2 相关函数分析第32-33页
        3.2.3 随机减量技术第33页
    3.3 随机子空间识别方法第33-35页
    3.4 复模态指示函数方法第35-36页
    3.5 工作模态分析第36-45页
        3.5.1 数据前处理过程第36-40页
        3.5.2 CMIF方法数据后处理过程第40-41页
        3.5.3 模态参数识别第41-45页
    3.6 模态振型与模态耦合现象第45-47页
        3.6.1 模态振型结果第45-46页
        3.6.2 模态耦合第46-47页
    3.7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基于遗传退火混合算法的单模型桥梁结构识别第48-63页
    4.1 引言第48页
    4.2 有限元建模方法第48-53页
        4.2.1 拱肋模拟第49-50页
        4.2.2 灵敏度分析第50-52页
        4.2.3 程序应用交互访问技术第52-53页
    4.3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型修正第53-56页
        4.3.1 遗传算法第53页
        4.3.2 计算模型验证第53-54页
        4.3.3 损伤模型第54页
        4.3.4 参数识别结果第54-56页
    4.4 来华大桥模型修正与参数识别第56-60页
        4.4.1 模拟退火算法第56-57页
        4.4.2 遗传退火算法第57-58页
        4.4.3 参数修正结果第58-60页
    4.5 结果校验第60-62页
    4.6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5章 基于贝叶斯统计理论的多模型桥梁结构识别第63-78页
    5.1 多模型结构识别第63-64页
    5.2 误差补偿理论第64-65页
    5.3 贝叶斯统计推断理论第65-67页
        5.3.1 贝叶斯公式第65-66页
        5.3.2 基于贝叶斯方法的多模型结构识别第66-67页
    5.4 多模型方法的数值仿真模拟第67-73页
        5.4.1 关键参数先验分布选取第67页
        5.4.2 蒙特卡罗随机抽样过程第67-68页
        5.4.3 模型识别第68-70页
        5.4.4 参数估计第70-73页
    5.5 来华大桥多模型识别第73-77页
        5.5.1 关键参数先验分布选取第73页
        5.5.2 蒙特卡罗随机抽样过程第73页
        5.5.3 模型识别第73-75页
        5.5.4 参数估计第75-77页
    5.6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7页
致谢第87-88页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汽集团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下一篇:拱桥和斜拉梁动力学建模理论暨面内自由振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