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民事证据调查令制度的构建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一、民事证据调查令制度概述 | 第10-12页 |
(一)民事证据调查令制度内涵 | 第10页 |
(二)民事证据调查令制度特征 | 第10-12页 |
二、实行民事证据调查令制度的法理基础 | 第12-15页 |
(一)保障民事诉讼程序正义 | 第12-13页 |
(二)保证司法中立价值导向 | 第13-15页 |
三、实行民事证据调查令制度的现实基础 | 第15-24页 |
(一)必要性——我国现阶段民事案件“取证难”现状 | 第15-18页 |
1、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现状 | 第15-16页 |
2、代理律师证据收集制度现状 | 第16-17页 |
3、法院证据收集制度现状 | 第17-18页 |
(二)可行性——各地法院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 第18-24页 |
1、各地试行民事证据调查令制度概况 | 第18-20页 |
2、各地试行民事证据调查令制度的得失分析 | 第20-24页 |
四、域外两大法系证据收集制度的考察与借鉴 | 第24-29页 |
(一)英美法系证据开示制度考察 | 第24-26页 |
1、美国取证制度 | 第24-25页 |
2、英国取证制度 | 第25-26页 |
(二)大陆法系提出命令制度考察 | 第26-27页 |
1、法国的证据提交命令程序 | 第26页 |
2、日本的文书提出命令制度 | 第26-27页 |
(三)域外取证方式评析与借鉴 | 第27-29页 |
五、我国民事证据调查令制度的法定化 | 第29-36页 |
(一)规范民事证据调查令制度的适用程序 | 第30-32页 |
1、统一规范使用称谓 | 第30页 |
2、区分调查令申请主体及持令主体 | 第30-31页 |
3、明确民事证据调查令适用的主体对象 | 第31页 |
4、明确民事证据调查令适用的证据种类 | 第31-32页 |
(二)规范民事证据调查令制度的运作程序 | 第32-36页 |
1、民事证据调查令的申请条件 | 第32-33页 |
2、民事证据调查令的审核与签发 | 第33页 |
3、民事证据调查令的异议权保障 | 第33-34页 |
4、明确违反民事证据调查令制度的法律责任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