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论文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民主政治建设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选题依据第12-14页
        1.1.1 选题理论依据第12-13页
        1.1.2 选题实践依据第13-14页
        1.1.3 选题意义第14页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概念和本质第14-15页
    1.3 研究综述第15-18页
        1.3.1 国内研究综述第15-18页
        1.3.2 国外研究综述第18页
    1.4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第18-20页
        1.4.1 研究方法第18页
        1.4.2 研究思路第18页
        1.4.3 论文结构第18-20页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理论渊源第20-28页
    2.1 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是直接思想理论基础第20-22页
        2.1.1 马克思、恩格斯的民主政治理论第20-21页
        2.1.2 列宁的的民主政治理论第21-22页
    2.2 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质是重要的思想理论前提第22-25页
        2.2.1 “仁政”、“王道”的思想第23-24页
        2.2.2 “民本”、“民生”思想第24-25页
    2.3 辩证借鉴国外关于民主政治的思想理论第25-28页
        2.3.1 罗尔斯的“正义论”第25-26页
        2.3.2 哈贝马斯的“审议民主”第26-28页
第三章 中国共产领导下的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第28-36页
    3.1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开创性贡献及其艰难曲折第28-31页
    3.2 邓小平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及其开放性第31-33页
    3.3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谋划新发展第33-36页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辩证发展第36-44页
    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第36-39页
        4.1.1 创立了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第36-37页
        4.1.2 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道路第37-38页
        4.1.3 建立起人民当家做主的新型政治制度第38页
        4.1.4 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真正价值第38-39页
    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需着力解决的问题第39-44页
        4.2.1 组织方面第39-40页
        4.2.2 群众方面第40-41页
        4.2.3 制度方面第41页
        4.2.4 建设方面第41-42页
        4.2.5 国际坏境第42-44页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面临的问题反思第44-52页
    5.1 党内民主政治建设问题产生的思想根源第44-45页
    5.2 公众的民主政治意识模糊、能力薄弱的文化根源第45-47页
        5.2.1 封建糟粕文化的遗留影响第45-46页
        5.2.2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传播第46页
        5.2.3 全面深化改革中新旧思想、制度的矛盾纠结第46-47页
    5.3 民主政治制度不完善的经济根源第47-49页
        5.3.1 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的限制或制约第47-48页
        5.3.2 分配不公、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差异的诱因第48页
        5.3.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不完善第48-49页
    5.4 民主政治制度不完善的社会根源第49-52页
        5.4.1 社会形态的转变——市民社会经济结构与文化结构的发展第49-50页
        5.4.2 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联机制、联动机制的滞后第50-51页
        5.4.3 某些公务人员职业角色不明第51-52页
第六章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路径第52-62页
    6.1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第52-54页
        6.1.1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第52-53页
        6.1.2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领导水平第53页
        6.1.3 密切党、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第53-54页
        6.1.4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第54页
    6.2 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第54-56页
    6.3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第56-62页
        6.3.1 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第56-57页
        6.3.2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公平第57页
        6.3.3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缩小地区差异和分配差异第57-58页
        6.3.4 改革司法体制和运行机制第58页
        6.3.5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次制度化发展第58-59页
        6.3.6 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第59-62页
结语第62-64页
致谢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目录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生产范式到交往范式--论哈贝马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下一篇:焦竑易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