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SlNAC2提高转基因拟南芥抗逆性及机制分析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文献综述第10-21页
    1.1 植物抗逆相关的生理生化机制第10-18页
        1.1.1 植物耐盐机制第10-14页
        1.1.2 植物耐旱机制第14-16页
        1.1.3 植物耐低温机制第16-18页
    1.2 NAC转录因子第18-19页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9-20页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0-21页
2 转SlNAC2基因拟南芥纯合子筛选与鉴定第21-28页
    2.1 实验材料第21-22页
        2.1.1 植物材料第21页
        2.1.2 实验试剂第21页
        2.1.3 仪器设备第21页
        2.1.4 RT-PCR引物序列第21-22页
    2.2 实验方法第22-25页
        2.2.1 转基因拟南芥纯合子的筛选第22-25页
            2.2.1.1 种子消毒及播种第22页
            2.2.1.2 幼苗培养、筛选及栽培第22-23页
            2.2.1.3 种子收获第23页
            2.2.1.4 转基因拟南芥半定量RT-PCR分析第23-25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5-27页
        2.3.1 转基因拟南芥纯合子的筛选第25-26页
        2.3.2 外源基因在拟南芥纯合体中的表达第26-27页
    2.4 小结第27-28页
3 转基因拟南芥抗逆性分析第28-53页
    3.1 实验材料第28-29页
        3.1.1 植物材料第28页
        3.1.2 实验试剂第28页
        3.1.3 仪器设备第28-29页
    3.2 实验方法第29-34页
        3.2.1 存活率测定第29页
        3.2.2 种子萌发率测定第29-30页
        3.2.3 根长及侧根数测定第30页
        3.2.4 组织含水量测定第30页
        3.2.5 气孔检测第30页
        3.2.6 叶绿素荧光测定第30页
        3.2.7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第30页
        3.2.8 脯氨酸测定第30-32页
        3.2.9 电导率测定第32页
        3.2.10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第32-34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4-51页
        3.3.1 存活率第34-36页
        3.3.2 种子萌发率第36-38页
        3.3.3 根长及侧根数第38-40页
        3.3.4 组织含水量第40-42页
        3.3.5 气孔第42-44页
        3.3.6 叶绿素荧光第44-46页
        3.3.7 可溶性蛋白含量第46-47页
        3.3.8 脯氨酸含量第47-48页
        3.3.9 电导率第48-49页
        3.3.10 抗氧化酶活性第49-51页
    3.4 讨论第51页
    3.5 小结第51-53页
4 转基因拟南芥抗逆性的分子机制分析第53-71页
    4.1 实验材料第53页
        4.1.1 植物材料第53页
        4.1.2 实验试剂第53页
        4.1.3 仪器设备第53页
    4.2 实验方法第53-56页
        4.2.1 幼苗培养第53-54页
        4.2.2 总RNA提取第54页
        4.2.3 基因芯片分析第54-55页
            4.2.3.1 荧光标记第54页
            4.2.3.2 芯片杂交和洗涤第54页
            4.2.3.3 芯片扫描第54页
            4.2.3.4 数据分析第54-55页
        4.2.4 实时荧光定量PCR第55-56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6-69页
        4.3.1 RNA提取及质量检测第56-57页
        4.3.2 基因芯片分析第57-67页
            4.3.2.1 芯片扫描第57页
            4.3.2.2 散点图第57-58页
            4.3.2.3 差异表达基因统计第58页
            4.3.2.4 GO分析第58-60页
            4.3.2.5 显著上调基因第60页
            4.3.2.6 SlNAC2参与甜菜碱合成第60-61页
            4.3.2.7 SlNAC2参与植物发育调控第61-63页
            4.3.2.8 SlNAC2调控胁迫响应基因表达第63-64页
            4.3.2.9 SlNAC2基因调控的转录因子基因第64-66页
            4.3.2.10 KEGG信号通路第66-67页
        4.3.3 实时荧光定量PCR第67-69页
    4.4 讨论第69-70页
    4.5 小结第70-71页
结论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80页
附录A 实验所需培养基第80-82页
附录B DNA Marker第82-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83-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树木枝梢生长分枝过程的仿生计算算法
下一篇: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内部缺失突变体的筛查及其对非折叠蛋白反应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