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 T | 第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5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2章 “啃老族”问题概述 | 第16-26页 |
2.1 “啃老族”的含义 | 第16-17页 |
2.2 “啃老族”的类型及特征 | 第17-18页 |
2.2.1 完全性啃老族 | 第17页 |
2.2.2 阶段性啃老族 | 第17页 |
2.2.3 资助型啃老族 | 第17页 |
2.2.4 幻想型啃老族 | 第17页 |
2.2.5 消费型啃老族 | 第17-18页 |
2.2.6 消极型啃老族 | 第18页 |
2.3 “啃老族”产生的原因 | 第18-25页 |
2.3.1 社会氛围的影响 | 第19-21页 |
2.3.2 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脱节 | 第21-22页 |
2.3.3 家庭教育的缺失 | 第22-23页 |
2.3.4 自身意识不足 | 第23-25页 |
2.4 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啃老族”问题的影响及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 第26-32页 |
3.1 “啃老族”问题的影响 | 第26-28页 |
3.1.1 啃老加重家庭负担 | 第27页 |
3.1.2 啃老抑制经济的发展 | 第27-28页 |
3.1.3 啃老破坏社会和谐 | 第28页 |
3.1.4 啃老不利于自身成才 | 第28页 |
3.2 “啃老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 第28-31页 |
3.2.1 资本主义腐朽没落思想的侵蚀和成人教育的缺失 | 第28-30页 |
3.2.2 具有“啃老族”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缺乏 | 第30-31页 |
3.2.3 大数据时代下“啃老族”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加大 | 第31页 |
3.3 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啃老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 第32-42页 |
4.1 “啃老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 第32-34页 |
4.1.1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 第32-33页 |
4.1.2 正面教育与榜样示范相结合的原则 | 第33页 |
4.1.3 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原则 | 第33页 |
4.1.4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 | 第33-34页 |
4.2 积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提高“啃老族”自立自强积极性 | 第34-36页 |
4.2.1 净化社会风气,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 | 第34页 |
4.2.2 融入信息时代,占领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 第34-35页 |
4.2.3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遏制啃老思想蔓延 | 第35页 |
4.2.4 加强基本国情教育,调动“啃老族”劳动积极性 | 第35-36页 |
4.3 家长转变亲子观念,切断啃老温床 | 第36-37页 |
4.3.1 父母转变观念,及时给“啃老族”断乳 | 第36页 |
4.3.2 家长注重孩子健康人格的塑造 | 第36-37页 |
4.3.3 家长摈弃职业歧视 | 第37页 |
4.3.4 父母重视子女责任意识的培养 | 第37页 |
4.4 学校改变育人方式,增强“啃老族”就业能力 | 第37-39页 |
4.4.1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 | 第37-38页 |
4.4.2 学校要重视无意识教育 | 第38-39页 |
4.4.3 学校要开展职业观教育 | 第39页 |
4.4.4 学校要善于利用网络媒介 | 第39页 |
4.5 个人端正生活态度,争做新世纪“自啃族” | 第39-41页 |
4.5.1 转变择业观念,调整自我认知 | 第39-40页 |
4.5.2 抵制错误思想,形成正确价值观 | 第40页 |
4.5.3 增强自身素质,提升就业能力 | 第40-41页 |
4.6 小结 | 第41-4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2-43页 |
1、结论 | 第42页 |
2、展望 | 第42-43页 |
附录 | 第43-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