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8-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7页 |
1.1 西医对脑梗死的认识 | 第9-12页 |
1.1.1 病因病理 | 第9页 |
1.1.2 临床表现 | 第9-10页 |
1.1.3 脑梗死诊断 | 第10页 |
1.1.4 脑梗死的治疗 | 第10-12页 |
1.2 中医对脑梗死的认识 | 第12-15页 |
1.2.1 病因病机 | 第12-13页 |
1.2.2 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 | 第13-14页 |
1.2.3 中医药对中风病的治疗 | 第14-15页 |
1.3 小结 | 第15-17页 |
第2章 观察方法与结果 | 第17-37页 |
2.1 资料与方法 | 第17-19页 |
2.1.1 临床资料 | 第17-18页 |
2.1.2 入选标准 | 第18页 |
2.1.3 排除标准 | 第18页 |
2.1.4 知情同意 | 第18-19页 |
2.2 治疗方法 | 第19页 |
2.3 疗效评价标准 | 第19-20页 |
2.3.1 疗效性指标 | 第19页 |
2.3.2 疗效判定标准 | 第19-20页 |
2.4 不良反应 | 第20页 |
2.5 统计方法 | 第20页 |
2.6 结果 | 第20-23页 |
2.7 结论 | 第23-25页 |
2.8 典型病例展示 | 第25-37页 |
2.8.1 急性脑梗塞 | 第25-31页 |
2.8.2 腔隙性脑梗塞 | 第31-33页 |
2.8.3 脑梗死 | 第33-37页 |
第3章 讨论 | 第37-42页 |
3.1 西医的血管再通方法----溶栓治疗 | 第37页 |
3.2 “中医的血管再通”方法----活血、化瘀、通络 | 第37-38页 |
3.3 黑虎膏的组方分析 | 第38-42页 |
3.3.1 当归的功能与现代药理 | 第39页 |
3.3.2 白芷的功能与现代药理 | 第39页 |
3.3.3 红花的功能与现代药理 | 第39-40页 |
3.3.4 栀子的功能与现代药理 | 第40页 |
3.3.5 没药的功能与现代药理 | 第40页 |
3.3.6 桂枝的功能与现代药理 | 第40-42页 |
第4章 创新点与展望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附录 | 第47-50页 |
附录A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记分法 | 第47-48页 |
附录B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 | 第48-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综述 | 第51-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