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智慧政府”背景下公共服务供给改革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绪论第13-26页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3-15页
        (一) 选题的背景第13-14页
        (二) 选题的意义第14-15页
    二、文献综述第15-22页
        (一) 国外关于智慧政府文献综述第15-17页
        (二) 国内关于智慧政府文献综述第17-22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2-24页
        (一) 研究思路第22-23页
        (二) 研究方法第23-24页
    四、可能创新点与不足第24-26页
第一章 智慧政府的兴起第26-47页
    一、智慧政府内涵、特征、主体与内容第26-33页
        (一) 智慧政府概念内涵第26-28页
        (二) 智慧政府的特征第28-31页
        (三) 智慧政府的主体与内容第31-33页
    二、智慧政府历史根源第33-38页
        (一) 电子政务第33-34页
        (二) 科技要素第34页
        (三) 政府职能转型第34-36页
        (四) 智慧政府发展趋势第36-38页
    三、智慧政府的理论根基第38-43页
        (一) 主旨:新公共服务精神的体现第38-39页
        (二) 整体性治理:无缝隙政府建设的内部整合第39-41页
        (三) 善治:协商、协作、合作的系统改革第41-43页
        (四) 行政生态:工具技术对公共服务的影响第43页
    四、智慧政府的现实诉求第43-47页
        (一) 后工业时代的社会属性第43-45页
        (二) 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诉求第45页
        (三) 实践先于理论发展态势第45-47页
第二章 智慧政府背景下公共服务供给改革的核心内容第47-51页
    一、智慧政府背景下公共服务需求变革第47-48页
        (一) 公共服务需求变革特征第47页
        (二) 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的互动关系第47-48页
    二、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改革的内容第48-49页
        (一) 公共服务内容扩展第48页
        (二) 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变化第48-49页
        (三) 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变化第49页
    三、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改革的评判标准第49-51页
        (一) 公共服务全员覆盖第49-50页
        (二) 公共服务便捷有效获取第50页
        (三) 公共服务高效能供给第50-51页
第三章 公共服务改革的路径选择第51-65页
    一、技术支持第52-59页
        (一) 大数据时代第52-54页
        (二) 物联网应用第54-56页
        (三) 云计算服务第56-58页
        (四) 交互社交传媒平台第58-59页
    二、服务理念转变第59-62页
        (一) 碎片化服务向整体性服务转变第59-60页
        (二) 标准化行政向个体化转变第60-61页
        (三) 事后性服务向前瞻性服务转变第61-62页
    三、权力及组织结构改变第62-65页
        (一) 权力结构调整第62-63页
        (二) 组织结构改变第63-64页
        (三) 制度设计改变第64-65页
第四章 公共服务改革的实践形态第65-72页
    一、“智慧国”新加坡第65-68页
        (一) 大力发展电子政务第66页
        (二) 智慧政府服务理念第66-67页
        (三) 深层文化制度保障第67-68页
    二、上海第68-70页
        (一) 加强技术应用与发展第68-69页
        (二) 理念制度变革第69-70页
    三、湖北第70页
    四、小结第70-72页
第五章 朝向智慧型的公共服务供给第72-81页
    一、潜伏危机:长期与短期的博弈第72-76页
        (一) 技术异变:大投入大能耗第72-73页
        (二) 技术异变:数据资源的战争、博弈第73-74页
        (三) 理念异变:公共服务对象错位第74-75页
        (四) 制度异变:权力结构改变引发行政生态变化第75-76页
    二、发展指南:智慧政府改革公共服务的主观能动建设第76-81页
        (一) 宏观规划:加强战略层面的顶层设计第77-78页
        (二) 技术改革:强化基础设施的持续改进第78-79页
        (三) 理念升华:重视公众个体的主体地位第79-80页
        (四) 制度渐进:支持组织与权力的改革第80-81页
总结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7页
后记第87-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PP项目风险分担模型研究
下一篇:基于小组合作与翻转课堂模式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