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民生支出规模优化问题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9-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20-23页 |
1.4.1 论文创新点 | 第20-21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21-23页 |
第2章 财政民生支出规模优化的内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3-31页 |
2.1 财政民生支出的内涵 | 第23-27页 |
2.1.1 财政民生支出基本内涵 | 第23-24页 |
2.1.2 财政民生支出特征 | 第24-25页 |
2.1.3 财政民生支出的范围 | 第25-27页 |
2.2 财政民生支出规模优化的内涵 | 第27-28页 |
2.2.1 财政民生支出规模优化的基本内涵 | 第27页 |
2.2.2 财政民生支出规模优化的判定分析 | 第27-28页 |
2.3 财政民生支出规模优化的理论依据 | 第28-30页 |
2.3.1 市场失灵理论概述 | 第28-29页 |
2.3.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9页 |
2.3.3 公共品配置的边际效用理论 | 第29-30页 |
2.4 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我国财政民生支出规模的现状考察 | 第31-43页 |
3.1 财政民生支出规模的总量分析 | 第31-35页 |
3.1.1 财政民生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 | 第31-32页 |
3.1.2 财政民生支出规模的绝对量分析 | 第32页 |
3.1.3 财政民生支出规模的相对量分析 | 第32-35页 |
3.2 财政民生支出规模的主体分析 | 第35-39页 |
3.3 单项财政民生支出的总量分析 | 第39-42页 |
3.4 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我国财政民生支出最优规模分析 | 第43-49页 |
4.1 模型构建 | 第43-45页 |
4.2 数据选取与相关检验 | 第45-47页 |
4.3 结论 | 第47-49页 |
第5章 我国财政民生支出规模优化的制度阻碍 | 第49-53页 |
5.1 政府财政体制存在缺陷 | 第49-50页 |
5.1.1 事权和财权不对应 | 第49页 |
5.1.2 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 第49-50页 |
5.2 法律保障不够完善 | 第50-51页 |
5.2.1 财政民生支出立法体系不健全 | 第50-51页 |
5.2.2 财政民生支出执法不到位 | 第51页 |
5.3 监管考核机制不完善 | 第51-53页 |
5.3.1 民生支出资金运用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制约 | 第51-52页 |
5.3.2 民生支出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 | 第52-53页 |
5.4 小结 | 第53页 |
第6章 我国财政民生支出规模优化的对策分析 | 第53-59页 |
6.1 推进以民生为导向的财政体制改革 | 第53-55页 |
6.1.1 促进政府间事权与财权相匹配 | 第53-54页 |
6.1.2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制度建设 | 第54-55页 |
6.2 完善我国民生法律保障 | 第55-56页 |
6.2.1 构建和完善民生法律保障体系 | 第55-56页 |
6.2.2 强化民生执法,营造良好的民生执法环境 | 第56页 |
6.3 构建和完善财政民生支出监管及考核体系 | 第56-59页 |
6.3.1 不断完善民生支出监督体系 | 第56-57页 |
6.3.2 建立完善的民生支出绩效考核体系 | 第57-59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59页 |
7.2 后续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