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化学电源、电池、燃料电池论文--燃料电池论文

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反应机理及其在电—气联产方面的应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9页
    1.1 研究背景第13页
    1.2 燃料电池第13-18页
        1.2.1 燃料电池简介第13-15页
        1.2.2 燃料电池的热力学效率第15-16页
        1.2.3 燃料电池的燃料第16-17页
        1.2.4 燃料电池的应用第17-18页
    1.3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第18-28页
        1.3.1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特点第19页
        1.3.2 SOFC的结构和设计分类第19-21页
        1.3.3 SOFC的关键材料第21-27页
        1.3.4 使用含碳燃料的SOFC第27-28页
    1.4 直接碳燃料电池第28-34页
        1.4.1 直接碳燃料电池简介第28-30页
        1.4.2 直接碳燃料电池的分类第30-34页
    1.5 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DC-SOFC)第34-37页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37-39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9-44页
    2.1 实验材料第39-40页
    2.2 实验仪器及规格第40页
    2.3 表征方法和测试手段第40-44页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40-41页
        2.3.2 X射线衍射技术第41页
        2.3.3 孔隙率测量第41页
        2.3.4 气相色谱分析第41-42页
        2.3.5 能量散射光谱仪(EDX)第42页
        2.3.6 电化学分析第42-44页
第三章 浸渍-提拉法制备管状YSZ电解质支撑膜第44-56页
    3.1 引言第44-45页
    3.2 浸渍-提拉工艺简介第45页
    3.3 浸渍-提拉法制备陶瓷支撑体的关键技术第45-47页
        3.3.1 稳定浆料的制备第45-46页
        3.3.2 坯体的干燥第46页
        3.3.3 干燥坯体的脱模第46页
        3.3.4 烧结变形第46-47页
    3.4 实验第47-54页
        3.4.1 管状YSZ电解质支撑膜的制备第47-48页
        3.4.2 添加Al2O3对YSZ电解质的影响第48-53页
        3.4.3 不同固含量对YSZ+1wt%Al2O3电解质致密度的影响第53-54页
    3.5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四章 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反应机理的验证第56-68页
    4.1 引言第56-58页
    4.2 实验部分第58-61页
        4.2.1 管状多孔YSZ支撑致密YSZ薄膜双层结构的制备第58-59页
        4.2.2 Cu-CeO2-YSZ阳极的制备第59-60页
        4.2.3 担载Fe催化剂的活性炭的制备第60页
        4.2.4 SOFC的组装和测试第60-6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1-67页
        4.3.1 单电池样品的表征第61-62页
        4.3.2 单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第62-65页
        4.3.4 单电池稳定性测试第65-67页
    4.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五章 DC-SOFC实现碳的电-气联产研究第68-82页
    5.1 引言第68-69页
    5.2 实验部分第69-72页
        5.2.1 管状电解质膜的制备第69-70页
        5.2.2 DC-SOFC的组装第70-71页
        5.2.3 担载Fe的活性炭燃料的制备第71页
        5.2.4 测试与表征第71-72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72-81页
        5.3.1 电池以及电解质膜的微观结构第72-73页
        5.3.2 单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第73-75页
        5.3.3 DC-SOFC的电-气联产性能第75-81页
    5.4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六章 一种高容量的DC-SOFC电-气联产装置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第82-95页
    6.1 引言第82-83页
    6.2 实验第83-85页
        6.2.1 SOFC单电池与担载Fe的活性炭燃料的制备第83-84页
        6.2.2 DC-SOFC电-气联产测试系统的组装与测试第84-85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85-93页
        6.3.1 DC-SOFC的电性能测试第85-87页
        6.3.2 DC-SOFC电-气联产的稳定性测试第87-93页
        6.3.3 DC-SOFCs剩余燃料分析第93页
    6.4 本章小结第93-95页
第七章 使用焦炭燃料的DC-SOFC的电-气联产性能第95-106页
    7.1 引言第95页
    7.2 实验第95-97页
        7.2.1 YSZ+1wt%Al2O3管与单电池的制备第95-96页
        7.2.2 担载 5wt%的焦炭燃料的制备第96-97页
        7.2.3 表征与测试第97页
    7.3 结果与讨论第97-104页
        7.3.1 焦炭燃料的表征第97-98页
        7.3.2 SOFC使用不同燃料的电化学输出性能第98-101页
        7.3.3 DC-SOFC使用担载Fe的焦炭为燃料的电-气联产性能第101-104页
    7.5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第八章 Ag-GDC阴极SOEC的制备及其电解CO2的性能研究第106-118页
    8.1 引言第106-108页
    8.2 单电池的制备第108-109页
        8.2.1 管状YSZ支撑体的制备第108页
        8.2.2 单电池的制备第108页
        8.2.3 电池的组装与测试第108-109页
    8.3 结果与讨论第109-116页
        8.3.1 固体氧化物电池微观结构第109页
        8.3.2 固体氧化物电池在SOFC状态下以加湿H2为燃料的电性能第109-110页
        8.3.3 固体氧化物电池以SOEC运行电解CO2的电性能第110-116页
    8.4 本章小结第116-118页
结论第118-122页
参考 文献第122-13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5-137页
致谢第137-138页
附件第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他莫昔芬激活ERα36增强乳腺癌转移及其机制研究
下一篇:电流型PWM整流器控制策略及应用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