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养护与维修论文--路基的养护与维修论文

冻土区公路路基病害断链防治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8页
    1.1 引言第10-14页
        1.1.1 冻土的分布及对工程的危害第10-11页
        1.1.2 青藏高原公路的冻土区分布及危害第11-14页
    1.2 冻土工程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6页
        1.2.1 冻土工程温度场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2 冻土区公路病害的研究现状第18-26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6-28页
2 冻土区公路路基病害的链式规律及断链防治机制研究第28-44页
    2.1 冻土区公路路基病害的链式规律研究第28-36页
        2.1.1 公路病害的链式特征第28-29页
        2.1.2 公路路基病害的链式形态第29-33页
        2.1.3 冻土区公路路基病害链式效应特征第33-36页
    2.2 冻土区公路路基病害链的断链防治机制分析第36-42页
        2.2.1 公路路基病害链的断链防治机理第36-38页
        2.2.2 冻土区公路路基病害链的断链防治机制第38-42页
    2.3 本章小结第42-44页
3 冻土区公路路基病害链链源的影响分析及沥青面层温度的预测第44-66页
    3.1 冻土区公路路基病害链链源的影响分析第44-49页
        3.1.1 冻土区公路的路基病害类型及特征第44-46页
        3.1.2 热能对冻土区公路路基病害链外环境的影响第46-47页
        3.1.3 水对冻土区公路路基病害链外环境的影响第47-48页
        3.1.4 链源对冻土区公路路基病害链外环境的影响特征第48-49页
    3.2 沥青面层温度的预测第49-64页
        3.2.1 沥青路面温度的变化特征第50-52页
        3.2.2 沥青路面温度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第52-59页
        3.2.3 沥青路面温度的时间序列分析第59-64页
    3.3 本章小结第64-66页
4 冻土区路基病害隔断类断链防治技术的作用机理研究第66-90页
    4.1 多层介质瞬态热传导模型的计算方法研究第66-77页
        4.1.1 理论模型的确定第66-67页
        4.1.2 导热微分方程的差分解第67-69页
        4.1.3 一维单层及双层平板导热微分方程的解析解第69-73页
        4.1.4 一维单层及双层平板导热微分方程解析解与差分解的对比分析第73-77页
    4.2 隔断类断链防治技术作用机理的差分法分析与试验验证第77-88页
        4.2.1 XPS板多层平板导热计算模型的建立第77-82页
        4.2.2 计算结果分析第82-83页
        4.2.3 XPS板路基试验段实测分析第83-88页
    4.3 本章小结第88-90页
5 冻土区路基病害消弱类断链防治技术的作用机理研究第90-118页
    5.1 流场与温度场的理论分析第90-94页
        5.1.1 流场与温度场的基本方程第90-92页
        5.1.2 流体的湍流第92-93页
        5.1.3 孔隙介质的相变分析第93-94页
    5.2 考虑管内风速的通风管路基作用机理的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第94-115页
        5.2.1 通风管路基计算模型的建立第94-99页
        5.2.2 不同工况的计算分析第99-111页
        5.2.3 通风管路基试验段实测分析第111-115页
    5.3 本章小结第115-118页
6 冻土区路基边坡病害链链源特征及稳定性分析第118-134页
    6.1 冻土区路基边坡病害链的链源特征第118-125页
        6.1.1 水对边坡土体物理、力学特征的影响第118-120页
        6.1.2 高含水(冰)量粘土边坡温度场分析第120-125页
    6.2 冻土区路基边坡病害链稳定性的分析第125-133页
        6.2.1 极限平衡法与数值分析法的比较第125-129页
        6.2.2 自然状态下边坡稳定性分析第129-130页
        6.2.3 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第130-133页
    6.3 本章小结第133-134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34-138页
    7.1 主要结论第134-136页
    7.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第136-138页
致谢第138-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48页
附录第148-149页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48页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和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第148-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谐波电流分体补偿式静止同步补偿器研究
下一篇:移动交通管理集成技术与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