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13-39页 |
1.1 储氢分类和车载储氢要求 | 第13-19页 |
1.1.1 储氢分类 | 第13-14页 |
1.1.2 固态储氢历史 | 第14-15页 |
1.1.3 车载储氢要求 | 第15-19页 |
1.2 高容量储氢材料研究现状 | 第19-35页 |
1.2.1 TiCrV固溶体储氢材料 | 第19-24页 |
1.2.2 Mg基储氢材料 | 第24-29页 |
1.2.3 铝氢化物储氢材料 | 第29-35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35-39页 |
1.3.1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35-38页 |
1.3.2 研究的意义 | 第38-3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9-46页 |
2.1 材料的制备 | 第39-40页 |
2.1.1 原材料 | 第39页 |
2.1.2 制备方法 | 第39-40页 |
2.2 储氢性能测试 | 第40-43页 |
2.2.1 测试系统的组成 | 第40-41页 |
2.2.2 材料的活化 | 第41-42页 |
2.2.3 压力-组分-等温(P-C-T)性能测试 | 第42页 |
2.2.4 吸放氢动力学性能测试 | 第42-43页 |
2.3 组织结构分析 | 第43-46页 |
2.3.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3-44页 |
2.3.2 扫描电镜分析 | 第44页 |
2.3.3 透射电镜分析 | 第44-45页 |
2.3.4 合金差热与热重分析 | 第45页 |
2.3.5 同步辐射X射线粉末衍射(SRPXD) | 第45页 |
2.3.6 X射线近边吸收精细结构(XANES) | 第45页 |
2.3.7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第45-46页 |
3 TiCrVMnCe合金的微观结构和储氢性能 | 第46-63页 |
3.1 实验方法 | 第46-47页 |
3.2 Ti/Cr比对Ti-Cr-V合金储氢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47-50页 |
3.3 添加Mn对合金微观结构和储氢性能的影响 | 第50-54页 |
3.4 添加Ce对合金微观结构和储氢性能的影响 | 第54-6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4 TiCrVMnCe合金的循环寿命 | 第63-85页 |
4.1 吸放氢循环性能 | 第63-64页 |
4.2 吸放氢循环后XRD分析 | 第64-71页 |
4.3 3次循环后高分辨电镜及能谱分析 | 第71-76页 |
4.4 300 次循环后高分辨电镜及能谱分析 | 第76-81页 |
4.5 分析与讨论 | 第81-8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5 TiCrV/NaAlH_4复合储氢材料 | 第85-109页 |
5.1 掺杂TiZrH_X的NaAlH_4储氢性能及催化机理 | 第85-88页 |
5.2 掺杂CeH_x的NaAlH_4储氢性能及催化机理 | 第88-92页 |
5.3 TiCrV/NaAlH_4的结构与性能 | 第92-106页 |
5.3.1 TiCrV添加量对NaAlH_4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第92-100页 |
5.3.2 球料比对NaAlH_4/30mol.%TiCrV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第100-106页 |
5.4 分析与讨论 | 第106-10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7-109页 |
6 TiCrV/Mg复合储氢材料 | 第109-119页 |
6.1 实验方法 | 第109页 |
6.2 复合材料的结构及显微组织分析 | 第109-111页 |
6.3 复合材料的吸放氢性能 | 第111-117页 |
6.4 分析与讨论 | 第117-118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7 结论 | 第119-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3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34-137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4-136页 |
研究成果 | 第136-137页 |
致谢 | 第137-138页 |
作者简介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