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1.3.1 分层抽样法 | 第12-13页 |
1.3.2 问卷法与个案及焦点小组访谈法 | 第13-14页 |
1.3.3 多元回归、卡方检验及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检验法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6-22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页 |
2.1.1 学生公寓 | 第16页 |
2.1.2 高校后勤社会化 | 第16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2.2.1 科层制理论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2.2.2 生活世界的殖民化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2.3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研究综述 | 第19-20页 |
2.3.1 高校后勤社会化后学生公寓中的教育管理研究 | 第19-20页 |
2.3.2 高校后勤社会化后学生公寓管理理念的研究 | 第20页 |
2.4 文献研究评述 | 第20-22页 |
第3章 后勤社会化背景下的学生公寓管理——H高校为例 | 第22-30页 |
3.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 第22-25页 |
3.1.1 改革的发端 | 第22页 |
3.1.2 改革的发展历程 | 第22-23页 |
3.1.3 改革的特点 | 第23-24页 |
3.1.4 改革的影响 | 第24-25页 |
3.2 H高校后勤社会化背景下的学生公寓管理 | 第25-30页 |
3.2.1 学生公寓管理部概况 | 第25页 |
3.2.2 改革后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发生的变化 | 第25-26页 |
3.2.3 学生公寓管理的组织机构 | 第26-27页 |
3.2.4 学生公寓科层制式管理 | 第27-30页 |
第4章 学生对公寓管理的评价 | 第30-37页 |
4.1 样本构成及其基本情况 | 第30页 |
4.2 对公寓管理的分类评价 | 第30-32页 |
4.3 对公寓管理的总体评价 | 第32-33页 |
4.4 对公寓管理差评学生的类属分析 | 第33-37页 |
4.4.1 性别分布 | 第34页 |
4.4.2 公寓分布 | 第34-35页 |
4.4.3 年级分布 | 第35-36页 |
4.4.4 家庭阶层分布 | 第36-37页 |
第5章 学生对公寓管理总体评价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46页 |
5.1 客观因素:服务性、安全性及便捷性 | 第37-40页 |
5.2 主观因素:学生自身差异性 | 第40-42页 |
5.2.1 性别 | 第40-41页 |
5.2.2 所住公寓 | 第41页 |
5.2.3 年级 | 第41-42页 |
5.2.4 家庭阶层 | 第42页 |
5.3 研究结果与发现 | 第42-46页 |
第6章 学生不满公寓管理的理论阐释及应对策略 | 第46-55页 |
6.1 学生不满公寓管理的理论阐释 | 第46-50页 |
6.1.1 科层制式管理的局限性 | 第46-48页 |
6.1.2 “生活世界”的殖民化 | 第48-50页 |
6.2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改革的应对策略 | 第50-54页 |
6.2.1 人性的彰显:差异式、参与式、自治式管理 | 第50-52页 |
6.2.2 沟通的合理化:沟通、交流、价值理性 | 第52-54页 |
6.3 结论与讨论 | 第54-55页 |
6.3.1 结论 | 第54页 |
6.3.2 讨论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第62-64页 |
附录二 焦点小组访谈提纲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