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可靠的WebRTC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3 论文结构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 第13-19页 |
2.1 WebRTC技术 | 第13-14页 |
2.2 WebSocket技术 | 第14-15页 |
2.3 服务器集群与负载均衡 | 第15-16页 |
2.4 失效转移 | 第16页 |
2.5 Spring框架 | 第16-1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17-19页 |
第三章 高可靠的WebRTC系统的设计 | 第19-33页 |
3.1 高可靠的WebRTC系统需求分析 | 第19页 |
3.2 总体设计 | 第19-26页 |
3.2.1 高可靠的WebRTC系统设计 | 第19-20页 |
3.2.2 关键流程设计 | 第20-24页 |
3.2.3 系统额外开销分析 | 第24-26页 |
3.3 网元实体设计 | 第26-31页 |
3.3.1 WebRTC服务器 | 第26-28页 |
3.3.2 中央管理服务器 | 第28-29页 |
3.3.3 中央数据服务器 | 第29-31页 |
3.3.4 WebRTC客户端 | 第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四章 高可靠的WebRTC系统的实现 | 第33-51页 |
4.1 WebRTC服务器实现 | 第33-39页 |
4.1.1 实现方案综述 | 第33-34页 |
4.1.2 数据模型 | 第34-36页 |
4.1.3 WebRTC服务器间通信 | 第36-37页 |
4.1.4 消息路由 | 第37-39页 |
4.2 中央管理服务器实现 | 第39-45页 |
4.2.1 实现方案综述 | 第40页 |
4.2.2 业务层实现 | 第40-45页 |
4.3 负载均衡机制实现 | 第45-48页 |
4.3.1 轮询方式 | 第46页 |
4.3.2 一致性哈希方式 | 第46-48页 |
4.4 失效转移机制实现 | 第48-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第51-59页 |
5.1 测试目标 | 第51页 |
5.2 测试环境 | 第51-52页 |
5.2.1 硬件环境配置 | 第51-52页 |
5.2.2 软件环境配置 | 第52页 |
5.3 测试用例及结果分析 | 第52-58页 |
5.3.1 功能特性测试 | 第52-57页 |
5.3.2 非功能特性测试 | 第57-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59-61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59-60页 |
6.2 下一步研究工作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