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图目录 | 第11-12页 |
表目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Minix3操作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基于属性的测试研究发展现状及其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工作 | 第15-16页 |
·论文结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Minix3系统体系结构及机制策略 | 第17-29页 |
·操作系统体系结构概述 | 第17-19页 |
·单体结构 | 第17页 |
·分层结构 | 第17-18页 |
·虚拟机 | 第18页 |
·客户--服务器模型 | 第18-19页 |
·Minix3操作系统 | 第19-23页 |
·Minix的诞生与发展 | 第19-20页 |
·单体式内核操作系统和微内核操作系统的对比 | 第20-21页 |
·Minix系统结构 | 第21-22页 |
·Minix内核结构的改进 | 第22-23页 |
·Minix3进程概述 | 第23-28页 |
·Minix3的进程管理 | 第23-24页 |
·Minix3的进程间通信 | 第24页 |
·Minix3的进程调度 | 第24-25页 |
·Minix3的系统调用 | 第25-26页 |
·Minix3的内核调用 | 第26-28页 |
·本章小节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基于属性的测试技术与基于属性的建模 | 第29-45页 |
·基于属性的测试技术 | 第29-31页 |
·基于属性的测试用例生成 | 第29页 |
·基于属性的测试数据生成 | 第29-30页 |
·基于属性的测试系统 | 第30-31页 |
·建模语言介绍 | 第31-32页 |
·普通的Petri网结构 | 第31页 |
·带标识(making)的Petri网结构 | 第31-32页 |
·属性的定义 | 第32页 |
·属性的提取 | 第32-33页 |
·基于属性的Minix3内核调用建模 | 第33-44页 |
·Minix3系统的分析准备 | 第33-34页 |
·Minix3系统的工作流程分析 | 第34页 |
·Minix3内核调用的分析 | 第34-39页 |
·基于原子属性的Minix3内核调用的Petri网模型 | 第39-43页 |
·Minix3内核调用的功能模型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属性建模与程序切片结合方法的测试生成 | 第45-55页 |
·程序切片技术介绍 | 第45页 |
·基于Petri网动态程序切片技术的优点及相关定义 | 第45-46页 |
·切片相关定义 | 第45-46页 |
·基于Petri网动态程序切片技术 | 第46页 |
·基于属性的测试与程序切片的关系 | 第46页 |
·属性建模与程序切片相结合的测试序列生成方法 | 第46-52页 |
·属性建模与程序切片相结合的测试序列生成系统设计 | 第52-54页 |
·程序切片技术在软件复用中的应用 | 第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测试实践 | 第55-64页 |
·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 | 第55-60页 |
·白盒测试 | 第55-58页 |
·黑盒测试 | 第58-60页 |
·属性测试的关注内容 | 第60-63页 |
·基于属性的测试与白盒和黑盒测试的比较 | 第60-61页 |
·基于属性测试的属性库的提取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结论及未来的工作 | 第64-66页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64-65页 |
·末来的工作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1 基于原子属性的do_getinfo()内核调用Petri网模型[第一部分] | 第69-70页 |
附录2 基于原子属性的do_getinfo()内核调用Petri网模型[第二部分] | 第70-71页 |
附录3 基于原子属性的do_getinfo()内核调用Petri网模型[第三部分] | 第71-72页 |
附录4 基于原子属性的do_getinfo()内核调用Petri网模型[第四部分] | 第72-73页 |
附录5 do_getinfo()内核调用模型说明表 | 第73-77页 |
附录6 do_getinfo()内核调用功能模型图 | 第77-78页 |
附录7 do_getinfo()内核调用功能模型说明表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页 |
参加项目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