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7-9页 |
1.2 核苷酸结合位点简介 | 第9-11页 |
1.3 工作的意义及思路 | 第11-12页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分子动力学原理 | 第13-21页 |
2.1 分子动力学基础 | 第13-18页 |
2.1.1 力场简介 | 第13-16页 |
2.1.2 分子动力学模拟算法 | 第16-18页 |
2.2 模型建立 | 第18-21页 |
第三章 驱动蛋白的核苷酸结合位点的结构特征 | 第21-43页 |
3.1 核苷酸结合位点结构及其与ATP和镁离子的相互作用 | 第21-29页 |
3.1.1 N-1的结构及其与ATP和镁离子的相互作用 | 第21-23页 |
3.1.2 N-2的结构及其与ATP和镁离子的相互作用 | 第23-25页 |
3.1.3 N-3的结构及其与ATP的相互作用 | 第25-26页 |
3.1.4 N-4的结构及其与ATP的相互作用 | 第26-27页 |
3.1.5 NBP与ATP和镁离子的相互作用总结 | 第27-29页 |
3.2 ATP结合前后NBP的构象变化 | 第29-41页 |
3.2.1 N-1的构象变化 | 第29-32页 |
3.2.2 N-2的构象变化 | 第32-33页 |
3.2.3 N-3的构象变化 | 第33-37页 |
3.2.4 N-4的构象变化 | 第37-40页 |
3.2.5 NBP的构象变化总结 | 第40-41页 |
3.3 从ATP结合到颈链对接的力学途径 | 第41-43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