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6-22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1.3.2 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1.4 中小文化企业众筹融资模式的内涵 | 第23-27页 |
1.4.1 中小文化企业众筹融资模式的界定 | 第23-24页 |
1.4.2 中小文化企业众筹融资模式的分类 | 第24-27页 |
第2章 中小文化企业众筹融资模式的运行机制 | 第27-40页 |
2.1 中小文化企业众筹融资模式的参与主体 | 第27-31页 |
2.1.1 筹资企业 | 第27-30页 |
2.1.2 出资方 | 第30-31页 |
2.1.3 众筹平台 | 第31页 |
2.2 中小文化企业众筹融资模式的运行流程 | 第31-35页 |
2.2.1 中小文化企业众筹融资模式的筛选流程 | 第32-33页 |
2.2.2 中小文化企业众筹融资模式的募资流程 | 第33-34页 |
2.2.3 中小文化企业众筹融资模式的风控流程 | 第34-35页 |
2.3 中小文化企业众筹融资模式的利益衡量 | 第35-40页 |
2.3.1 筹资方的融资成本 | 第36-37页 |
2.3.2 出资方的投资回报 | 第37-38页 |
2.3.3 众筹平台的盈利点 | 第38-40页 |
第3章 中小文化企业众筹融资模式的运行优势及成效 | 第40-52页 |
3.1 中小文化企业众筹融资模式的运行优势 | 第40-46页 |
3.1.1 筹资企业与投资人双重低门槛 | 第41-43页 |
3.1.2 高参与度和认同感的投资过程 | 第43-44页 |
3.1.3 创新多样的投资回报方式 | 第44-46页 |
3.2 中小文化企业众筹融资模式的运行成效 | 第46-52页 |
3.2.1 上亿资本注入中小文化企业 | 第47-49页 |
3.2.2 单次项目融资额度突破千万级 | 第49页 |
3.2.3 投资者支持人次及平均出资额较高 | 第49-52页 |
第4章 中小文化企业众筹融资模式的运行风险及成因 | 第52-59页 |
4.1 中小文化企业众筹融资模式的风险 | 第52-54页 |
4.1.1 信息不对称中的投资风险 | 第52-53页 |
4.1.2 项目同质化中的经营风险 | 第53-54页 |
4.1.3 不规范经营中的政策风险 | 第54页 |
4.2 中小文化企业众筹融资模式的风险成因 | 第54-59页 |
4.2.1 信息披露不充分 | 第54-55页 |
4.2.2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 | 第55-56页 |
4.2.3 缺乏专业的文化资产评估与风控机制 | 第56-57页 |
4.2.4 参与主体权利与义务界定模糊 | 第57-59页 |
第5章 完善中小文化企业众筹融资模式的对策 | 第59-68页 |
5.1 政府层面 | 第59-61页 |
5.1.1 加速众筹融资相关立法的进程 | 第59-60页 |
5.1.2 推动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共建共享 | 第60-61页 |
5.1.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 第61页 |
5.2 众筹融资平台层面 | 第61-64页 |
5.2.1 加强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 | 第62-63页 |
5.2.2 改造众筹融资流程 | 第63-64页 |
5.2.3 构建以服务为主导的分层盈利模式 | 第64页 |
5.3 中小文化企业层面 | 第64-68页 |
5.3.1 根据融资需求选择不同的众筹融资模式 | 第65页 |
5.3.2 提高文化众筹项目的标的产品质量 | 第65-66页 |
5.3.3 充分利用社交媒体扩大众筹项目的口碑营销效果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