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

基于“流空间”理论的海峡西岸城市群网络结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1.1 背景第10-12页
        1.1.1 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群飞速发展第10页
        1.1.2 后工业化、信息时代下的“流空间”加速了城市群的网络化进程第10-11页
        1.1.3 大数据推动下城市群网络研究方法的转型第11页
        1.1.4 海峡西岸城市群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打造区域第11-12页
    1.2 研究范围界定与研究对象概况第12页
        1.2.1 研究范围界定第12页
        1.2.2 研究对象概况第12页
    1.3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5页
        1.3.1 城市群萌芽期相关研究第12-13页
        1.3.2 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第13-14页
        1.3.3 城市群网络结构研究第14页
        1.3.4 大数据时代下的城市群研究第14-15页
    1.4 国内研究综述第15-17页
        1.4.1 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第15页
        1.4.2 城市群网络结构研究第15-16页
        1.4.3 大数据时代下的城市群研究第16页
        1.4.4 海峡西岸城市群研究综述第16-17页
    1.5 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第17-18页
        1.5.1 研究意义第17-18页
        1.5.2 研究目的第18页
    1.6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第18-19页
        1.6.1 研究方法第18页
        1.6.2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7 数据选择与数据来源第19-22页
        1.7.1 数据选择第19-21页
        1.7.2 数据来源第21-22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解析与模型构建第22-28页
    2.1 “流空间”理论相关解析第22-24页
        2.1.1 “流空间”基本要素——流、网络、网络节点第22页
        2.1.2 “流空间”与“场空间”第22-23页
        2.1.3 网络城市第23页
        2.1.4 双重城市第23页
        2.1.5 无限时间第23-24页
        2.1.6 区域网络结构第24页
    2.2 社会网络分析法相关解析第24-26页
        2.2.1 整体网络密度第24-25页
        2.2.2 网络中心性第25页
        2.2.3 核心-边缘结构第25-26页
        2.2.4 凝聚子群第26页
    2.3 相关模型的构建第26-28页
        2.3.1 指标无纲量处理模型——极差变换法第26-27页
        2.3.2 城市中心性的计算第27页
        2.3.3 城市联系度的计算第27-28页
第三章 海西城市群城市中心性研究第28-48页
    3.1 经济流强度——资金流动强度第28-36页
        3.1.1 投资强度分析第28-31页
        3.1.2 吸引投资强度分析第31-33页
        3.1.3 资金流动强度叠加分析第33-36页
    3.2 交通流强度——交通便捷度第36-44页
        3.2.1 铁路交通便捷度分析第36-40页
        3.2.2 公路交通便捷度分析第40-42页
        3.2.3 交通便捷度叠加分析第42-44页
    3.3 海西城市群城市中心性综合分析第44-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海西城市群城市联系度研究第48-65页
    4.1 海西城市群经济流联系度分析第48-51页
    4.2 海西城市群交通流联系度分析第51-62页
        4.2.1 基于铁路交通流的联系强度分析第52-55页
        4.2.2 基于公路交通流的联系强度分析第55-59页
        4.2.3 交通流联系度总体分析第59-62页
    4.3 海西城市群综合联系度分析第62-64页
    4.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海峡西岸城市群网络整体分析第65-71页
    5.1 整体网络密度分析第65页
    5.2 网络中心性分析第65-66页
    5.3 核心-边缘第66-67页
    5.4 凝聚子群分析第67-70页
    5.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5页
    6.1 主要结论第71-74页
        6.1.1 海西城市群网络结构及特点第71-72页
        6.1.2 海西城市群网络发展趋势第72页
        6.1.3 海西城市群网络结构发展中的问题第72-73页
        6.1.4 海西城市群发展建议第73-74页
    6.2 创新点第74页
    6.3 不足及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7页
致谢第77-78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学生社区居住环境设计研究--以郑州轻工业学院第二生活区为例
下一篇:城市燃气管道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