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业银行跨区经营的微观效应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1.2.3 相关文献评述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 第20-21页 |
第2章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经营微观效应的理论分析 | 第21-30页 |
2.1 跨区经营微观效应的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2.1.1 规模经济理论 | 第21-22页 |
2.1.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2-23页 |
2.1.3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3-24页 |
2.1.4 比较优势理论 | 第24-25页 |
2.2 跨区经营微观效应的影响机理 | 第25-27页 |
2.2.1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经营对成本端的影响 | 第25页 |
2.2.2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经营对收益端的影响 | 第25-26页 |
2.2.3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经营对风险端的影响 | 第26-27页 |
2.3 跨区经营微观效应的内涵分解 | 第27-30页 |
2.3.1 规模效应 | 第27-28页 |
2.3.2 时间效应 | 第28页 |
2.3.3 距离效应 | 第28-30页 |
第3章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经营的现状分析 | 第30-37页 |
3.1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经营的概况 | 第30-32页 |
3.2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经营的模式 | 第32-34页 |
3.2.1 设立异地分支机构 | 第32页 |
3.2.2 合并重组 | 第32-33页 |
3.2.3 收购城市信用社或农村信用社 | 第33页 |
3.2.4 参控股异地银行 | 第33页 |
3.2.5 业务联合合作 | 第33-34页 |
3.3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经营的特征 | 第34-37页 |
3.3.1 多数城商行积极参与跨区经营浪潮 | 第34-35页 |
3.3.2 异地设立分支机构的模式备受亲睐 | 第35页 |
3.3.3 异地分支机构的区位选择相对集中 | 第35-37页 |
第4章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经营微观效应的实证研究 | 第37-47页 |
4.1 数据来源及描述 | 第37页 |
4.2 模型设计及指标选取 | 第37-38页 |
4.3 实证分析 | 第38-47页 |
4.3.1 描述性统计 | 第38-39页 |
4.3.2 实证检验 | 第39-47页 |
第5章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经营微观效应的政策建议 | 第47-51页 |
5.1 城市商业银行的战略建议 | 第47-49页 |
5.1.1 审慎经营下积极推进跨区经营 | 第47页 |
5.1.2 规模扩张下提升自身承载能力 | 第47-48页 |
5.1.3 空间布局上顺应圈层经济发展 | 第48-49页 |
5.1.4 时间布局上切忌追求多点开花 | 第49页 |
5.2 监管机构的政策建议 | 第49-51页 |
5.2.1 实行差异化跨区经营审批制度 | 第49-50页 |
5.2.2 引导多样化跨区经营模式选择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