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中文摘要 | 第4-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5页 |
引言 | 第20-34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20-25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20-23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23-25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5-30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26-29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29-30页 |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30-3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31页 |
四、研究的创新点、难点与不足 | 第31-34页 |
(一)创新点 | 第32页 |
(二)难点 | 第32-33页 |
(三)不足 | 第33-34页 |
第一章 现代金融体系简论 | 第34-45页 |
一、金融范畴 | 第34-38页 |
(一)金融的内涵 | 第34-36页 |
(二)金融的起源 | 第36-37页 |
(三)金融范畴的形成与拓展 | 第37-38页 |
二、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 第38-40页 |
(一)现代经济的核心与纽带 | 第38-39页 |
(二)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 第39页 |
(三)社会资金积聚与配置作用 | 第39-40页 |
三、现代金融体系及其功能 | 第40-45页 |
(一)现代金融体系 | 第40-42页 |
(二)现代金融体系的功能 | 第42-45页 |
第二章 十八大以前的中国金融体系改革 | 第45-68页 |
一、改革开放前的金融体系 | 第45-49页 |
(一)改革开放前的金融机构 | 第45-47页 |
(二)改革开放前的金融运行机制 | 第47-48页 |
(三)改革开放前金融体系的缺陷 | 第48-49页 |
二、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体系的逐步完善 | 第49-68页 |
(一)金融体制改革的动因 | 第49-53页 |
(二)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 | 第53-60页 |
(三)金融体系趋于完善及仍存在的缺陷 | 第60-68页 |
第三章 十八大以来中国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理论探索 | 第68-113页 |
一、关于金融改革发展理论的探索 | 第68-88页 |
(一)关于金融是现代经济核心的理论探索 | 第68-74页 |
(二)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理论探索 | 第74-77页 |
(三)关于坚持市场导向的金融改革理论探索 | 第77-80页 |
(四)关于发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的理论探索 | 第80-85页 |
(五)关于完善全球金融治理的理论探索 | 第85-88页 |
二、关于构建现代金融架构体系的理论探索 | 第88-102页 |
(一)关于优化金融机构体系的理论探索 | 第89-96页 |
(二)关于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理论探索 | 第96-101页 |
(三)关于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理论探索 | 第101-102页 |
三、关于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理论探索 | 第102-113页 |
(一)关于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的理论探索 | 第102-105页 |
(二)关于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理论探索 | 第105-109页 |
(三)关于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理论探索 | 第109-113页 |
第四章 十八大以来中国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实践举措 | 第113-144页 |
一、促进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 | 第113-122页 |
(一)深刻反思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 | 第113-116页 |
(二)遏制金融资金“脱实向虚”趋势 | 第116-118页 |
(三)鼓励金融业扶持小微企业和农业 | 第118-122页 |
二、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 第122-132页 |
(一)积极稳妥推进金融机构改革 | 第122-124页 |
(二)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 第124-126页 |
(三)拓宽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渠道 | 第126-127页 |
(四)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 | 第127-129页 |
(五)健全金融调控架构体系 | 第129-132页 |
三、加强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 第132-144页 |
(一)健全金融监管制度 | 第132-138页 |
(二)完善金融监管措施 | 第138-141页 |
(三)提高金融监管的专业化水平 | 第141-144页 |
第五章 十八大以来中国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经验 | 第144-170页 |
一、始终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 | 第144-148页 |
(一)党的领导是维护金融稳定和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 第144-145页 |
(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 第145-147页 |
(三)以科学决策推进金融改革发展 | 第147-148页 |
二、始终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 | 第148-152页 |
(一)推动金融回归本源 | 第148-150页 |
(二)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 | 第150-151页 |
(三)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 第151-152页 |
三、始终坚持金融改革、发展和稳定相统一 | 第152-157页 |
(一)正确处理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 第153-155页 |
(二)在稳定前提下坚持改革和发展 | 第155-157页 |
四、坚持把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 第157-163页 |
(一)增强金融风险防控意识和责任意识 | 第157-159页 |
(二)构建与金融市场发展相适应的监管体制 | 第159-160页 |
(三)明确金融监管对象 | 第160-161页 |
(四)规范金融监管范围 | 第161-162页 |
(五)创新金融监管手段 | 第162-163页 |
五、坚持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协调发展 | 第163-170页 |
(一)推进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 | 第163-164页 |
(二)积极解决混业经营与分业监管不匹配问题 | 第164-166页 |
(三)协同推进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与监管体制改革 | 第166-167页 |
(四)改变监管力量分散、效率低下现象 | 第167-168页 |
(五)解决监管权责不对称问题 | 第168-170页 |
第六章 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构想 | 第170-194页 |
一、构建符合国情的现代金融理论体系 | 第170-176页 |
(一)创新金融改革理念 | 第170-171页 |
(二)完善金融理论体系 | 第171-173页 |
(三)正确处理金融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 第173-175页 |
(四)构建有利于金融稳健发展的政府与市场关系 | 第175-176页 |
二、审慎推进金融体系改革 | 第176-181页 |
(一)以法治思维和市场化方式推进金融改革 | 第176-178页 |
(二)坚持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金融改革 | 第178-179页 |
(三)构建稳健、高效、包容式发展的金融体系 | 第179-181页 |
三、完善金融企业公司治理结构 | 第181-186页 |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 第181-182页 |
(二)提升防范金融风险内控能力 | 第182-184页 |
(三)强化监事会履职效力 | 第184-185页 |
(四)有效发挥党委的领导作用 | 第185-186页 |
四、构建综合型金融监管体制 | 第186-194页 |
(一)建立统一的监管模式 | 第186-188页 |
(二)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 第188-190页 |
(三)强化市场行为监管 | 第190-191页 |
(四)推进金融监管创新 | 第191-194页 |
结语 | 第194-196页 |
参考文献 | 第196-201页 |
后记 | 第201-20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2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