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化学论文--酶论文

刀额新对虾精氨酸激酶结构与折叠研究

本论文创新点第6-7页
目录第7-10页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6-42页
    1 磷酸原激酶第16-21页
        1.1 精氨酸激酶第17-20页
        1.2 肌酸激酶第20-21页
    2 二硫键第21-24页
    3 FK506结合蛋白第24-27页
        3.1 FKBP蛋白家族第24-26页
        3.2 FKBP12第26-27页
    4 蛋白质体外折叠研究第27-32页
        4.1 蛋白质变性方法的选择第28-29页
        4.2 体外折叠研究的主要技术手段第29-32页
    5 蛋白质细胞内折叠研究第32-39页
        5.1 大分子拥挤第33-35页
        5.2 分子伴侣第35-36页
        5.3 细胞的区室化与蛋白质折叠第36-38页
        5.4 蛋白质细胞内折叠研究的新方法第38-39页
    6 蛋白质结构同源模建第39-40页
    7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第40-42页
第二章 氧化型精氨酸激酶的发现及其分子内二硫键的定位第42-57页
    引言第42-4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3-49页
        1.1 试剂与材料第43页
        1.2 主要实验仪器第43-44页
        1.3 实验方法第44-4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9-55页
        2.1 精氨酸激酶突变体的测序结果比对第49-53页
        2.2 精氨酸激酶及其突变体的表达与纯化第53-54页
        2.3 胱氨酸诱导生成氧化型精氨酸激酶第54页
        2.4 氧化型精氨酸激酶分子内二硫键的定位第54-55页
    3 讨论第55-56页
    4 小结第56-57页
第三章 330位精氨酸突变对精氨酸激酶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第57-75页
    引言第57-5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8-61页
        1.1 试剂与材料第58-59页
        1.2 实验仪器第59页
        1.3 实验方法第59-6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1-72页
        2.1 R330K突变体的测序结果比对第61-66页
        2.2 O-R330K的发现第66-67页
        2.3 O-R330K分子内二硫键的定位第67页
        2.4 R330突变对酶活性的影响第67-68页
        2.5 R330突变对分子构象影响第68-69页
        2.6 R330突变对分子大小和形状的影响第69-70页
        2.7 突变体R330K分子结构模建第70-72页
    3 讨论第72-74页
    4 小结第74-75页
第四章 FK506结合蛋白12对精氨酸激酶折叠的影响第75-97页
    引言第75-7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6-84页
        1.1 试剂与材料第76-77页
        1.2 实验仪器第77页
        1.3 实验方法第77-8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4-93页
        2.1 Wt-hFKBP12的表达与纯化第84页
        2.2 Wt-hFKBP12蛋白可能存在聚合体的证据第84-86页
        2.3 pET28b-hFKBP12(His)的构建、表达与纯化第86-89页
        2.4 hFKBP12(His)与Wt-hFKBP12热稳定性和PPIase活性比较第89-91页
        2.5 hFKBP12对精氨酸激酶热聚集的影响第91-93页
        2.6 hFKBP12对盐酸胍变性精氨酸激酶复性过程中聚集的影响第93页
    3 讨论第93-96页
    4 小结第96-97页
第五章 大分子拥挤试剂对精氨酸激酶折叠的影响第97-109页
    引言第97-9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8-100页
        1.1 试剂与材料第98页
        1.2 实验仪器第98页
        1.3 实验方法第98-10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00-106页
        2.1 精氨酸激酶在缓冲液中的复性动力学过程第100-101页
        2.2 不同浓度的拥挤试剂对变性AK复性的影响第101-102页
        2.3 PEG 2000对精氨酸激酶复性动力学过程的影响第102-103页
        2.4 Dextran70对精氨酸激酶复性动力学过程的影响第103-104页
        2.5 Ficoll70对精氨酸激酶复性动力学过程的影响第104-106页
        2.6 精氨酸激酶在不同环境中复性的动力学常数(k)第106页
    3 讨论第106-108页
    4 小结第108-109页
研究总结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23页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3-124页
致谢第124-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枯草芽胞杆菌的细胞间遗传重组现象及芽胞杆菌中的缺陷性原噬菌体
下一篇:动物毒素多肽与钾离子通道相互作用多样性的结构生物信息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