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泸州地域性城市园林景观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1 绪论第15-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5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16页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16-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页
        1.3.2 研究创新点第16-17页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7-18页
        1.4.1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2 技术路线第18页
    1.5 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第18-24页
        1.5.1 相关概念明晰第18-19页
        1.5.2 地域性城市园林景观相关研究第19-22页
        1.5.3 西蜀古代园林相关研究进展第22-23页
        1.5.4 泸州市地域性园林景观研究进展第23-24页
2 泸州地域性城市园林景观形成主导因素第24-27页
    2.1 自然因素第24-25页
        2.1.1 地理位置与地质地貌第24页
        2.1.2 气候类型与水文特征第24-25页
        2.1.3 自然植被第25页
    2.2 人文因素第25-26页
    2.3 经济因素第26-27页
3 泸州园林发展研究第27-46页
    3.1 泸州古代园林发展演变第27-38页
        3.1.1 萌芽期(古蜀先秦)第27-29页
        3.1.2 发展初期(秦汉、三国蜀汉、魏晋南北朝)第29-30页
        3.1.3 兴盛期(隋唐、五代前后蜀、宋)第30-36页
        3.1.4 缓慢发展期(元、明)第36-37页
        3.1.5 转折期(清)第37-38页
    3.2 沪州近代园林发展演变第38-40页
    3.3 沪州现代园林发展第40-44页
        3.3.1 城市绿化概况第40-41页
        3.3.2 城市绿地第41-44页
    3.4 小结第44-46页
4 沪州城市园林景观要素地域性特征分析第46-87页
    4.1 园林植物景观第46-70页
        4.1.1 植物种类构成第46-52页
        4.1.2 典型植物群落第52-70页
    4.2 传统园林建筑第70-78页
        4.2.1 建筑类型第70-75页
        4.2.2 建筑布局第75-76页
        4.2.3 建筑风格、形态第76-78页
    4.3 其他园林要素第78-84页
        4.3.1 地形第78-79页
        4.3.2 山石第79-80页
        4.3.3 水体第80-82页
        4.3.4 小品第82-84页
    4.4 沪州园林景观特色小结第84-87页
        4.4.1 植物景观特色第84-85页
        4.4.2 传统园林建筑特色第85页
        4.4.3 其他园林要素特色第85-86页
        4.4.4 城市园林景观总体特色第86-87页
5 沪州园林景观地域性特色比较研究第87-91页
    5.1 比较研究的背景第87-88页
    5.2 地域性园林景观特色比较第88-89页
    5.3 小结第89-91页
        5.3.1 沪州园林对西蜀园林的传承之处第89页
        5.3.2 沪州园林有别于西蜀园林主流之处第89-91页
6 沪州典型城市公共绿地案例分析第91-107页
    6.1 忠山公园第91-100页
        6.1.1 概况第91页
        6.1.2 设计分析第91-96页
        6.1.3 地域性特征分析第96-98页
        6.1.4 小结第98-100页
    6.2 滨江路景观带第100-107页
        6.2.1 概况第100页
        6.2.2 设计分析第100-102页
        6.2.3 地域性特征分析第102-105页
        6.2.4 小结第105-107页
7 结论与讨论第107-112页
    7.1 结论第107-108页
    7.2 讨论第108-111页
    7.3 不足之处及结语第111-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6页
附录A 沪州园林植物记录表第116-119页
附录B 沪州公园调查绿地植物汇总表第119-123页
附录C 沪州公园调查绿地植物群落照片第123-126页
附录D 本文涉及的主要植物科名、学名第126-130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30-131页
致谢第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追续权制度研究
下一篇:柔性碳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