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服务功能的北京山区森林景观优化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1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7页 |
| ·景观空间格局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 ·景观生态与景观格局的概念和内涵 | 第10页 |
| ·景观格局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景观格局分析方法 | 第11-12页 |
| ·生态服务功能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 ·生态服务功能概念及内涵 | 第12-13页 |
| ·生态服务功能分类研究 | 第13页 |
| ·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方法 | 第13-14页 |
| ·森林景观优化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 ·景观格局优化的概念和内涵 | 第14-15页 |
| ·景观格局优化的方法 | 第15-16页 |
| ·基于生态服务功能景观优化的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7-21页 |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7-20页 |
| ·地理位置 | 第17-18页 |
| ·地质地貌 | 第18页 |
| ·气候 | 第18页 |
| ·水文 | 第18-19页 |
| ·植被 | 第19-20页 |
| ·北京山区社会经济概况 | 第20-21页 |
| 3 研究内容与技术途径 | 第21-30页 |
| ·研究目标 | 第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 ·数据来源 | 第22-23页 |
|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 | 第22-23页 |
| ·北京山区空间属性数据 | 第23页 |
| ·其他搜集数据 | 第23页 |
| ·研究方法 | 第23-30页 |
| ·基础数据处理 | 第23页 |
| ·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 第23页 |
| ·森林景观优化模型构建 | 第23-30页 |
| 4 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 第30-43页 |
| ·森林景观分类 | 第30-35页 |
| ·景观分类原则 | 第30页 |
| ·北京山区森林景观分类方法 | 第30-32页 |
| ·北京山区森林景观区划结果 | 第32-35页 |
| ·森林景观结构与格局分析 | 第35-41页 |
| ·森林景观总体特征分析 | 第35页 |
| ·森林景观异质性分析 | 第35-40页 |
| ·森林景观多样性分析 | 第40-41页 |
| ·小结 | 第41-43页 |
| 5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 第43-71页 |
| ·水源涵养模型 | 第43-51页 |
| ·模型校验 | 第43-46页 |
| ·数据处理 | 第46-49页 |
| ·水源涵养功能评估 | 第49-51页 |
| ·土壤保持模型 | 第51-61页 |
| ·模型校验 | 第51-58页 |
| ·数据处理 | 第58-59页 |
| ·土壤保持功能评估 | 第59-61页 |
| ·碳储量模型 | 第61-64页 |
| ·模型校验 | 第61-62页 |
| ·数据处理 | 第62页 |
| ·碳储量功能评估 | 第62-64页 |
| ·生物多样性模型 | 第64-69页 |
| ·模型校验 | 第64-65页 |
| ·数据处理 | 第65-66页 |
| ·生物多样性评估 | 第66-69页 |
| ·小结 | 第69-71页 |
| 6 森林景观优化研究 | 第71-83页 |
| ·森林景观格局数量优化 | 第71-74页 |
| ·数量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71-72页 |
| ·决策变量的设置 | 第72页 |
| ·目标函数的建立 | 第72-73页 |
| ·约束条件的设定 | 第73-74页 |
| ·模型求解 | 第74页 |
| ·森林景观格局空间优化 | 第74-82页 |
| ·森林景观与环境关系模型的建立 | 第75页 |
| ·森林植被潜在分布预测模拟 | 第75-81页 |
| ·森林景观格局配置 | 第81-82页 |
| ·小结 | 第82-83页 |
| 7 结论与讨论 | 第83-85页 |
| ·结论 | 第83-84页 |
| ·讨论 | 第84-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90页 |
| 附录 | 第90-93页 |
| 个人简介 | 第93-94页 |
| 导师简介 | 第94-96页 |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