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新农人"群体的网络化生存--基于合肥市谷米田庄的个案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第一节 论文选题来源第10-11页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页
    第三节 研究的问题第11-12页
    第四节 相关研究概况第12-16页
        一、“新农人”研究现状第12页
        二、喻国明对“互联网+”的研究第12-15页
        三、网络化生存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第五节 研究方法和思路第16-18页
第二章 技术、观念、制度:互联网时代新农人群体的产生第18-27页
    第一节 现代农业——注入现代技术的传统产业第18-20页
        一、传统农业:以劳动力为主导第18-19页
        二、现代农业:以技术为主导第19-20页
    第二节 谷米农人——具备互联网思维的知识精英第20-23页
        一、精英回归:知识份子的农夫情节第21-22页
        二、创业青年:网络时代的自觉意识第22-23页
    第三节 谷米田庄——信息时代经济社会制度的产物第23-27页
        一、土地流转:田庄的生命土壤第23-25页
        二、农业+商业:田庄的生命基因第25页
        三、农业+互联网:田庄的生命细胞第25-27页
第三章 生产、传播、销售:新农人群体的网络化生产经营第27-42页
    第一节 土地空间向网络空间的拓展第27-30页
        一、专业化生态农业:提供信息的互联网第27-28页
        二、透明化化生产过程:呈现信息的互联网第28-30页
    第二节 作为市场渠道的互联网第30-36页
        一、自媒体的推广宣传第30-32页
        二、新农人群体的网络口碑营销第32-33页
        三、谷米田庄的淘宝店铺第33-36页
    第三节 从菜市场到客户端:公共空间的转移第36-42页
        一、作为公共空间的菜市场第36-38页
        二、作为交往平台的客户端第38-40页
        三、两个空间的转移趋势第40-42页
第四章 参与、交往、认同:新农人群体的网络化生活方式第42-52页
    第一节 群体参与——网络化动员第42-45页
        一、微信群:以实体会员为主体的线上组织第42-43页
        二、基于营销目的的网络动员第43-44页
        三、虚拟社群之间的多向动员第44-45页
    第二节 线上互动——网络化交往第45-48页
        一、实时性和碎片化:社交媒体的互动特点第45-47页
        二、娱乐化和生活化:谷米田庄微信群的中心主题第47-48页
    第三节 身份认同——网络化建构第48-52页
        一、微信名片:自我认同第48-49页
        二、农夫集市:群体认同第49-52页
第五章 结语第52-54页
附录 调研相关图片第54-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媒介视域下乡村社会交往变迁--基于皖北孙岗村研究
下一篇:光伏组件清扫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