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效率测算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1.2.1 关于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 第12-14页 |
1.2.2 关于碳排放效率的研究 | 第14-16页 |
1.2.3 关于碳排放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6-18页 |
1.2.4 文献研究述评 | 第18页 |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8-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3.3 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碳排放效率概念和主要测算方法 | 第21-29页 |
2.1 碳排放效率概念 | 第21-22页 |
2.2 碳排放效率的主要测算方法 | 第22-27页 |
2.2.1 数据包络分析(DEA) | 第22-24页 |
2.2.2 随机前沿分析(SFA) | 第24-27页 |
2.2.3 碳排放效率测算方法的选择 | 第27页 |
2.3 评价碳排放效率的视角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河南省生产资源及碳排放现状 | 第29-44页 |
3.1 河南省能源资源现状 | 第29-31页 |
3.1.1 河南省能源生产现状 | 第29-30页 |
3.1.2 河南省能源消耗现状 | 第30-31页 |
3.2 河南省人力资源现状 | 第31-33页 |
3.2.1 河南省经济就业人员数现状 | 第31-32页 |
3.2.2 河南省科技人力资源现状 | 第32-33页 |
3.3 河南省物力资源现状 | 第33-35页 |
3.4 河南省碳排放现状 | 第35-43页 |
3.4.1 碳排放估算及数据来源 | 第35-36页 |
3.4.2 河南省碳排放现状分析 | 第36-38页 |
3.4.3 河南省分行业碳排放现状分析 | 第38-41页 |
3.4.4 河南省各城市碳排放现状分析 | 第41-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基于SFA的河南省碳排放效率的实证分析 | 第44-61页 |
4.1 碳排放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 第44-46页 |
4.1.1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原则 | 第44页 |
4.1.2 指标的选定和数据说明 | 第44-46页 |
4.2 模型的选取 | 第46-47页 |
4.3 河南省碳排放效率的实证分析 | 第47-50页 |
4.3.1 实证研究及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4.3.2 河南省碳排放效率预测 | 第49-50页 |
4.4 河南省分行业碳排放效率的实证分析 | 第50-56页 |
4.4.1 实证研究及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4.4.2 碳排放效率的行业差异静态分析 | 第51-54页 |
4.4.3 核密度估计动态分析 | 第54-56页 |
4.5 河南省各城市碳排放效率的实证分析 | 第56-59页 |
4.5.1 实证研究及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4.5.2 碳排放效率聚类分析 | 第57-5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河南省碳排放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61-70页 |
5.1 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 第61-64页 |
5.2 碳排放效率影响因素Tobit模型的构建 | 第64-65页 |
5.3 河南省碳排放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65-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0-74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0-71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71-73页 |
6.3 不足和展望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