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9-13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0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0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一)文献法 | 第10页 |
(二)问卷调查法 | 第10页 |
(三)实验研究法 | 第10-11页 |
五 论文框架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一 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一)多模态 | 第13页 |
(二)多模态读写能力 | 第13-15页 |
二 多模态读写能力以及在教学领域的相关研究 | 第15-23页 |
(一)国外多模态读写能力以及在教学领域中的相关研究 | 第15-18页 |
(二)国内多模态读写能力以及在教学领域的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与展望 | 第20-23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一 多模态读写理论 | 第23-24页 |
二 学习性阅读理论 | 第24页 |
三 认知建构学习理论 | 第24-27页 |
第三章 构建“多模态阅读教学模式”实验设计 | 第27-47页 |
一 实验目的 | 第27页 |
二 实验对象 | 第27页 |
三 实验方法 | 第27页 |
(一)问卷调查法 | 第27页 |
(二)访谈研究法 | 第27页 |
(三)实验研究法 | 第27页 |
四 实验过程 | 第27-47页 |
(一)设计问卷、试卷和访谈内容 | 第27-28页 |
(二)选择阅读材料 | 第28-29页 |
(三)设计多模态阅读教学模式 | 第29-43页 |
(四)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前测 | 第43-44页 |
(五)多模态模式的课堂实践 | 第44-45页 |
(六)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后测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实验结果数据分析与讨论 | 第47-51页 |
一 实验问卷数据分析 | 第47-48页 |
(一)学生的阅读学习基本情况 | 第47页 |
(二)阅读课程教学反馈调查 | 第47-48页 |
(三)学生阅读技能掌握情况 | 第48页 |
二 实验前后测数据分析 | 第48-49页 |
(一)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数据对比 | 第48页 |
(二)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数据对比 | 第48-49页 |
三 实验结果讨论 | 第49-51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 | 第51-55页 |
一 研究结论 | 第51页 |
二 研究不足 | 第51-52页 |
三 研究启示 | 第52-55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1-63页 |
附录 | 第63-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附件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