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第15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4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6-17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1.1 普惠金融 | 第17页 |
2.1.2 普惠金融发展原则 | 第17-18页 |
2.2 基本理论 | 第18-22页 |
2.2.1 金融深化理论 | 第18-19页 |
2.2.2 金融约束理论 | 第19-20页 |
2.2.3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20-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黑龙江省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 第23-31页 |
3.1 普惠金融存贷款规模 | 第23-25页 |
3.2 普惠金融机构分布情况 | 第25-27页 |
3.3 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 第27-28页 |
3.4 普惠金融需求情况 | 第28-3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4 黑龙江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分析 | 第31-36页 |
4.1 普惠金融指数建立原则 | 第31页 |
4.2 建立普惠金融指数 | 第31-32页 |
4.3 普惠金融发展指数计算方法 | 第32-33页 |
4.4 数据来源 | 第33页 |
4.5 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综合得分 | 第33-3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5 黑龙江省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36-42页 |
5.1 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36-37页 |
5.1.1 指标选取 | 第36页 |
5.1.2 数据来源 | 第36-37页 |
5.2 模型构建 | 第37-38页 |
5.3 实证分析 | 第38-40页 |
5.3.1 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检验 | 第38-39页 |
5.3.2 单位根检验 | 第39-40页 |
5.3.3 协整检验 | 第40页 |
5.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6 促进黑龙江省普惠金融发展对策建议 | 第42-48页 |
6.1 推进金融改革,构建多元化普惠金融体系 | 第42页 |
6.2 提升互联网普及率,深化普惠制互联网金融服务 | 第42-44页 |
6.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 第44页 |
6.4 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确保普惠金融均衡发展 | 第44-45页 |
6.5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高普惠金融发展水平 | 第45-46页 |
6.6 提高城乡居民教育水平,加强普惠金融知识普及 | 第46-47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7 结论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