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槽参数对表面微织构麻花钻钻削性能的影响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麻花钻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麻花钻数学模型与结构研究 | 第12-13页 |
1.2.2 麻花钻钻削性能与钻削仿真研究 | 第13-14页 |
1.3 表面微织构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表面微织构刀具的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 第18-19页 |
1.5 课题来源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5.1 课题来源 | 第19页 |
1.5.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表面微织构麻花钻的仿真分析 | 第21-41页 |
2.1 有限元法 | 第21-22页 |
2.2 微织构麻花钻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22-26页 |
2.2.1 麻花钻前刀面数学建模 | 第22-24页 |
2.2.2 麻花钻后刀面数学建模 | 第24-25页 |
2.2.3 麻花钻三维模型建立 | 第25-26页 |
2.3 钻削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26-29页 |
2.3.1 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 | 第26-27页 |
2.3.2 材料模型与切屑分离准则 | 第27-28页 |
2.3.3 边界条件设定 | 第28-29页 |
2.3.4 仿真控制设定 | 第29页 |
2.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29-39页 |
2.4.1 微织构沟槽宽度对麻花钻性能的影响 | 第29-36页 |
2.4.2 微织构沟槽间距对麻花钻性能的影响 | 第36-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三章 表面微织构麻花钻的制备 | 第41-54页 |
3.1 表面微织构加工方法与设备 | 第41-44页 |
3.1.1 表面微织构加工方法 | 第41页 |
3.1.2 激光加工原理 | 第41-42页 |
3.1.3 加工与检测设备 | 第42-43页 |
3.1.4 试验麻花钻材料 | 第43-44页 |
3.2 激光加工工艺参数的影响 | 第44-48页 |
3.3 表面微织构麻花钻的制备 | 第48-52页 |
3.3.1 表面微织构尺寸参数设计 | 第48-49页 |
3.3.2 夹具设计 | 第49-50页 |
3.3.3 激光加工参数设定 | 第50-51页 |
3.3.4 微织构麻花钻加工过程与后处理 | 第51-52页 |
3.4 表面微织构麻花钻形貌 | 第52-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表面微织构麻花钻钻削试验 | 第54-73页 |
4.1 钻削试验设备与材料 | 第54-56页 |
4.1.1 试验机床 | 第54页 |
4.1.2 测力仪装置 | 第54-55页 |
4.1.3 显微测量装置 | 第55页 |
4.1.4 试验刀具 | 第55页 |
4.1.5 工件材料 | 第55-56页 |
4.2 钻削试验方案 | 第56页 |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6-61页 |
4.3.1 钻削力 | 第56-59页 |
4.3.2 钻屑形貌 | 第59-61页 |
4.4 表面微织构麻花钻磨损分析 | 第61-70页 |
4.4.1 刀具磨损机理 | 第61-62页 |
4.4.2 麻花钻前刀面磨损 | 第62-67页 |
4.4.3 麻花钻后刀面磨损 | 第67-70页 |
4.5 试验与仿真结果对比 | 第70-7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6页 |
5.1 总结 | 第73-74页 |
5.2 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