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4 论文框架 | 第11-13页 |
1.5 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基本理论与研究综述 | 第15-25页 |
2.1 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理论 | 第15-17页 |
2.1.1 国际贸易融资定义及特点 | 第15-16页 |
2.1.2 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定义与分类 | 第16-17页 |
2.2 风险管理理论 | 第17-18页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7页 |
2.2.2 预期收入理论 | 第17-18页 |
2.2.3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第18页 |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8-23页 |
2.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9-20页 |
2.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0-22页 |
2.3.3 研究述评 | 第22-23页 |
2.4 西方先进银行风险管理经验借鉴 | 第23-25页 |
第三章 L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现状 | 第25-39页 |
3.1 L银行简介 | 第25页 |
3.2 L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现状 | 第25-31页 |
3.2.1 业务发展现状 | 第25-28页 |
3.2.2 业务风险分析 | 第28-31页 |
3.3 L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现状 | 第31-39页 |
3.3.1 流程风险管理 | 第31-32页 |
3.3.2 信用风险管理 | 第32-35页 |
3.3.3 市场风险管理 | 第35-36页 |
3.3.4 操作风险管理 | 第36-37页 |
3.3.5 风险管理水平分析 | 第37-39页 |
第四章 L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39-47页 |
4.1 L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9-43页 |
4.1.1 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 第39-40页 |
4.1.2 市场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 第40-41页 |
4.1.3 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 第41-43页 |
4.2 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43-47页 |
4.2.1 对贸易融资风险认识不到位 | 第43页 |
4.2.2 过于追求贸易融资业务的扩张 | 第43-44页 |
4.2.3 过分重视发展指标的绩效激励 | 第44页 |
4.2.4 人员储备严重不足,业务素质不高 | 第44-45页 |
4.2.5 业务和技能培训制度形式化 | 第45-47页 |
第五章 L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改进方案设计 | 第47-55页 |
5.1 设计目标 | 第47页 |
5.2 设计原则 | 第47-48页 |
5.2.1 全面性原则 | 第47页 |
5.2.2 实用性原则 | 第47页 |
5.2.3 合规性原则 | 第47-48页 |
5.3 改进方案 | 第48-55页 |
5.3.1 优化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 第48-50页 |
5.3.2 优化市场风险管理体系 | 第50-51页 |
5.3.3 优化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 第51-55页 |
第六章 L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改进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55-61页 |
6.1 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 第55-56页 |
6.2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 第56-57页 |
6.2.1 完善贸易融资人员配置 | 第56页 |
6.2.2 加强高素质人才培养 | 第56-57页 |
6.3 加快银企信息平台建设 | 第57-58页 |
6.4 优化风险管理方法 | 第58页 |
6.5 强化内部控制机制 | 第58-61页 |
6.5.1 强化风险防控机制 | 第58-59页 |
6.5.2 推行单证集中化运作机制 | 第59页 |
6.5.3 推行全过程管理机制 | 第59页 |
6.5.4 健全内部检查监督机制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