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选题来源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来源 | 第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1.3.1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高校学生医保管理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 第20-24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2.1.1 大学生医疗保险 | 第20页 |
2.1.2 高校管理 | 第20页 |
2.1.3 学生医保管理 | 第20-21页 |
2.2 相关理论分析 | 第21-24页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1-22页 |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广州市学生医保管理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 第24-37页 |
3.1 广州市高校学生医保管理的发展历程 | 第24-27页 |
3.1.1 公费医疗阶段的管理 | 第24-25页 |
3.1.2 公费医疗和商业保险并存阶段的管理 | 第25-26页 |
3.1.3 学生医保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阶段的管理 | 第26-27页 |
3.2 广州市高校学生医保管理工作的具体情况 | 第27-37页 |
3.2.1 广州市高校学生医保管理工作的操作流程 | 第27-30页 |
3.2.2 广州市高校学生医保管理现状的实证调查 | 第30-37页 |
第四章 广州市高校学生医保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 第37-44页 |
4.1 广州市高校学生医保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7-42页 |
4.1.1 管理理念的滞后 | 第37-39页 |
4.1.2 管理方式不规范 | 第39-40页 |
4.1.3 门诊统筹基金管理的弱化 | 第40-41页 |
4.1.4 管理技术不先进 | 第41-42页 |
4.2 广州市高校学生医保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 第42-44页 |
4.2.1 高校管理思想认识不足 | 第42页 |
4.2.2 学生欠缺保险意识和主观能动性 | 第42-43页 |
4.2.3 学生医保制度的缺陷以及各种保险制度的混同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完善广州市高校学生医保管理的建议 | 第44-54页 |
5.1 提高思想认识,重视医保管理 | 第44-45页 |
5.1.1 成立医保专管部门 | 第44页 |
5.1.2 配备医保专员 | 第44-45页 |
5.1.3 提升校医院的服务质量 | 第45页 |
5.2 健全学生医保的管理制度,保证医保工作可持续开展 | 第45-47页 |
5.2.1 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 第45-46页 |
5.2.2 形成有效的监控体系 | 第46-47页 |
5.2.3 加强校内外合作交流机制 | 第47页 |
5.3 改善管理方法,切实保障学生利益 | 第47-50页 |
5.3.1 学习新公共管理理论,增强服务意识 | 第47-48页 |
5.3.2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优化工作流程 | 第48-49页 |
5.3.3 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宣传教育 | 第49-50页 |
5.4 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提高医保工作效率 | 第50-51页 |
5.4.1 建立参保学生信息库 | 第50-51页 |
5.4.2 开发报销辅助软件 | 第51页 |
5.4.3 加强校内医保管理的网络化建设 | 第51页 |
5.5 加强医保管理队伍建设,促进学生医保工作顺利进行 | 第51-54页 |
5.5.1 积极探索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模式 | 第51-52页 |
5.5.2 加强管理人员自我管理的责任机制 | 第52页 |
5.5.3 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附录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件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