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分析法检测磷脂酶C及Dnase Ⅰ活性的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33页 |
1.1 磷脂和脂质体 | 第11-14页 |
1.1.1 磷脂的概述 | 第11-13页 |
1.1.2 脂质体 | 第13-14页 |
1.2 磷脂酶 | 第14-17页 |
1.2.0 磷脂酶的概述 | 第14-15页 |
1.2.1 磷脂酶的特性 | 第15-16页 |
1.2.2 磷脂酶C的概述 | 第16页 |
1.2.3 磷脂酶C的特性 | 第16-17页 |
1.3 PLC活性检测方法 | 第17-21页 |
1.3.1 荧光法 | 第17-19页 |
1.3.2 p-NPPC法 | 第19-20页 |
1.3.3 浊度分析法 | 第20页 |
1.3.4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 第20-21页 |
1.3.5 卵黄平板法 | 第21页 |
1.4 核酸酶 | 第21-23页 |
1.4.1 核酸酶 | 第21-22页 |
1.4.2 脱氧核糖核酸酶Ⅰ | 第22-23页 |
1.5 DNase Ⅰ活性的检测方法 | 第23-29页 |
1.5.1 荧光法 | 第23-26页 |
1.5.2 单径向酶扩散(SRED)法 | 第26-27页 |
1.5.3 增色法与比色法 | 第27-28页 |
1.5.4 电泳法 | 第28页 |
1.5.5 电化学分析法 | 第28-29页 |
1.5.6 ELISA | 第29页 |
1.6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29-33页 |
1.6.1 选题背景 | 第30页 |
1.6.2 研究目的 | 第30页 |
1.6.3 研究内容 | 第30-33页 |
第2章 利用荧光磷脂探针检测磷脂酶C活性 | 第33-43页 |
2.1 引言 | 第33-3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5-36页 |
2.2.1 试剂 | 第35页 |
2.2.2 仪器 | 第35页 |
2.2.3 探针的制备与纯化 | 第35页 |
2.2.4 荧光光谱检测 | 第35-3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2页 |
2.3.1 脂质体探针的表征 | 第36-37页 |
2.3.2 可行性分析 | 第37-38页 |
2.3.3 水解时间的考察 | 第38页 |
2.3.4 钙离子的影响 | 第38-39页 |
2.3.5 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 第39-40页 |
2.3.6 抑制剂实验 | 第40-41页 |
2.3.7 选择性 | 第41页 |
2.3.8 干扰实验 | 第41-42页 |
2.4 结论 | 第42-43页 |
第3章 荧光偏振法检测DNase Ⅰ活性 | 第43-53页 |
3.1 引言 | 第43-4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4-46页 |
3.2.1 试剂 | 第44-45页 |
3.2.2 仪器 | 第45页 |
3.2.3 探针制备 | 第45-46页 |
3.2.4 探针检测步骤 | 第4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1页 |
3.3.1 可行性分析 | 第47页 |
3.3.2 探针中碱基数的优化 | 第47-48页 |
3.3.3 DNase Ⅰ水解时间优化 | 第48-49页 |
3.3.4 金属离子的影响 | 第49页 |
3.3.5 检出限及线性范围 | 第49-50页 |
3.3.6 抑制剂的研究 | 第50-51页 |
3.4 结论 | 第51-53页 |
总结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