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基工程论文

汽车振动作用下黄土斜坡的动力响应及其致灾机理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1-13页
        1.1.1 选题依据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8页
        1.2.1 黄土斜坡灾害发育规律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黄土斜坡灾害形成机理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3 动力作用下斜坡稳定性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4 交通荷载对斜坡稳定性影响研究第16-17页
        1.2.5 黄土动力学特性研究第17页
        1.2.6 黄土微观结构研究第17-18页
    1.3 前人研究程度及主要存在问题第18-19页
        1.3.1 前人研究程度第18页
        1.3.2 主要存在问题第18-19页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9-21页
        1.4.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9-20页
        1.4.2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0-21页
    1.5 论文的主要成果第21-22页
第二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第22-32页
    2.1 气象与水文特征第22页
        2.1.1 气象第22页
        2.1.2 水文第22页
    2.2 区域地质概况第22-30页
        2.2.1 地形地貌第22-24页
        2.2.2 地层岩性第24-25页
        2.2.3 地质构造第25-28页
        2.2.4 新构造活动与地震第28页
        2.2.5 岩土体类型及工程地质特征第28-29页
        2.2.6 地下水类型与补、径、排特征第29-30页
        2.2.7 人类工程活动特征第30页
    2.3 交通位置第30-32页
第三章 黄土公路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及特征第32-51页
    3.1 黄土公路典型滑坡灾害及其演化模式第33-37页
        3.1.1 1第33-35页
        3.1.2 2第35页
        3.1.3 3第35-37页
    3.2 黄土公路典型崩塌灾害及其演化模式第37-39页
        3.2.1 1第37-38页
        3.2.2 2第38-39页
    3.3 黄土公路边坡典型剥落及其演化模式第39-48页
        3.3.1 条带状剥落第39-42页
        3.3.2 鱼鳞状剥落第42页
        3.3.3 片状剥落第42-46页
        3.3.4 蜂窝状剥落第46-47页
        3.3.5 楔形剥落第47页
        3.3.6 混合剥落第47-48页
    3.4 黄土公路边坡灾害特征第48-49页
        3.2.1 时间特征第49页
        3.2.2 空间特征第49页
        3.2.3 破坏特征第49页
    3.5 小结第49-51页
第四章 黄土公路边坡汽车振动响应规律第51-105页
    4.1 线形坡第51-63页
        4.1.1 车辆类型的选取第51-52页
        4.1.2 监测设备的布设第52-53页
        4.1.3 监测结果分析第53-63页
    4.2 凹形坡第63-74页
        4.2.1 车辆类型的选取第64页
        4.2.2 监测设备的布设第64页
        4.2.3 监测结果分析第64-74页
    4.3 阶状坡第74-84页
        4.3.1 车辆类型的选取第74-75页
        4.3.2 监测设备的布设第75-76页
        4.3.3 监测结果分析第76-84页
    4.4 双面坡第84-94页
        4.4.1 车辆类型的选取第84-85页
        4.4.2 监测设备的布设第85页
        4.4.3 监测结果分析第85-94页
    4.5 路堑边坡第94-103页
        4.5.1 车辆类型的选取第94-95页
        4.5.2 监测设备的布设第95-96页
        4.5.3 监测结果分析第96-103页
    4.6 小结第103-105页
第五章 黄土力学性质及微观特性研究第105-124页
    5.1 试验方案的选取第105-106页
    5.2 试验结果分析第106-117页
        5.2.1 物理特性分析第106-107页
        5.2.2 静力学特性分析第107-111页
        5.2.3 动力学特性分析第111-117页
    5.3 微观结构分析第117-122页
    5.4 小结第122-124页
第六章 汽车振动作用下黄土公路斜坡的致灾机理第124-132页
    6.1 汽车振动诱发滑坡灾害形成机理第126-127页
    6.2 汽车振动诱发崩塌灾害形成机理第127-129页
        6.2.1 线形坡崩塌灾害形成机理第127-128页
        6.2.2 双面坡崩塌灾害形成机理第128-129页
    6.3 汽车振动诱发剥落灾害形成机理第129-132页
结论与展望第132-134页
    结论第132-133页
    展望第133-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4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141-142页
致谢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步行环境对出行安全感和出行行为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黄土地层浸水对地铁隧道结构受力性状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