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新三板市场流动性问题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二、文献综述第11-14页
    三、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4-15页
        (一) 文章内容第14-15页
        (二) 研究方法第15页
    四、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15-16页
第二章 新三板市场流动性理论第16-22页
    一、流动性的度量第16-19页
        (一) 流动性考察角度第16-17页
        (二) 流动性衡量指标第17-19页
    二、流动性的影响因素第19-22页
        (一) 市场参与者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第19页
        (二) 市场微观结构对流动性的影响第19-21页
        (三) 交易标的对流动性的影响第21-22页
第三章 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问题第22-42页
    一、新三板市场历史沿革第22-23页
    二、新三板市场发展现状第23-27页
    三、新三板市场流动性分析第27-36页
        (一) 交易频率第30-31页
        (二) 交易数量第31-34页
        (三) 价格变动第34-36页
    四、新三板市场流动性不足主要原因第36-42页
        (一) 投资者门槛第36-38页
        (二) 做市商制度第38-42页
第四章 成熟资本市场先进经验借鉴第42-48页
    一、各层次资本市场的功能定位第42-44页
        (一)美国各层次资本市场第42页
        (二)台湾各层次资本市场第42-43页
        (三)日本各层次资本市场第43-44页
    二、不同层次之间的转板制度第44-45页
        (一)美国资本市场转板制度第44-45页
        (二)台湾资本市场转板制度第45页
    三、有效监管及投资者利益保护第45-48页
        (一)美国资本市场监管及投资者保护第45-46页
        (二)日本资本市场监管及投资者保护第46-48页
第五章 新三板流动性困境对策第48-52页
    一、明晰新三板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定位第48-49页
    二、落实转板政策,互联互通各层次资本市场第49-50页
    三、放开做市牌照,改善做市商盈利模式第50-51页
    四、做好信息披露与风险监管工作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致谢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呼伦贝尔地区信贷扶贫管理研究
下一篇:沪深300股指期货与ETF套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