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4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 第10-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2.1 审计质量相关文献回顾 | 第12-14页 |
2.1.1 审计质量与信用评级 | 第12-13页 |
2.1.2 审计质量与债务融资 | 第13-14页 |
2.2 信用评级相关文献回顾 | 第14-16页 |
2.2.1 信用评级与违约率 | 第15页 |
2.2.2 信用评级与债务融资成本 | 第15-16页 |
2.3 小结 | 第16-17页 |
3.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 第17-23页 |
3.1 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3.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7页 |
3.1.2 信号传递理论 | 第17-18页 |
3.1.3 声誉驱动理论 | 第18页 |
3.2 假设提出 | 第18-23页 |
3.2.1 审计质量对公司债发行成本的影响路径 | 第18-20页 |
3.2.2 评级机构声誉对信用评级与公司债发行成本关系的影响 | 第20-21页 |
3.2.3 审计质量与评级机构声誉对公司债发行成本的影响 | 第21-23页 |
4. 研究设计与样本选择 | 第23-32页 |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23-26页 |
4.1.1 样本选择 | 第23-24页 |
4.1.2 样本特征描述 | 第24-26页 |
4.2 变量定义 | 第26-30页 |
4.2.1 被解释变量 | 第26页 |
4.2.2 解释变量 | 第26-27页 |
4.2.3 中介变量 | 第27页 |
4.2.4 调节变量 | 第27页 |
4.2.5 控制变量 | 第27-30页 |
4.3 研究模型 | 第30-32页 |
5. 统计结果与实证分析 | 第32-52页 |
5.1 描述性统计 | 第32-35页 |
5.2 变量相关性检验 | 第35-37页 |
5.3 假设检验结果 | 第37-45页 |
5.3.1 审计质量对公司债发行成本的影响路径 | 第37-40页 |
5.3.2 评级机构声誉对信用评级与公司债发行成本关系的影响 | 第40-43页 |
5.3.3 审计质量与评级机构声誉对公司债发行成本的影响 | 第43-45页 |
5.4 敏感性分析 | 第45-48页 |
5.5 稳健性检验 | 第48-50页 |
5.6 小结 | 第50-52页 |
6. 结论、未来展望与政策建议 | 第52-54页 |
6.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 第52页 |
6.2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52页 |
6.3 研究的局限与未来展望 | 第52-53页 |
6.4 政策建议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在校研究成果和获奖情况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