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法律问题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导论 | 第8-14页 |
| 一、选题背景 | 第8页 |
| 二、选题意义 | 第8-9页 |
| 三、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五、论文创新性与不足 | 第12-14页 |
| 第一章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法律解读 | 第14-22页 |
| 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概述 | 第14-18页 |
| (一)混合所有制的含义 | 第14-15页 |
| (二)混合所有制的性质与特征 | 第15-16页 |
|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 | 第16-17页 |
| (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 | 第17-18页 |
| 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法律阐释 | 第18-22页 |
| (一)非国有企业参股国有企业 | 第19-20页 |
| (二)国有企业参股非国有企业 | 第20页 |
| (三)政府资本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法律形式 | 第22-35页 |
| 一、整体上市 | 第22-26页 |
| (一)整体上市的概念与特征 | 第22-23页 |
| (二)整体上市的方式选择 | 第23-24页 |
| (三)整体上市存在的法律问题 | 第24-26页 |
| 二、资产重组 | 第26-29页 |
| (一)资产重组的概念 | 第26页 |
| (二)资产重组的类型及方式 | 第26-27页 |
| (三)资产重组存在的法律问题 | 第27-29页 |
| 三、非公有资本参股 | 第29-32页 |
| (一)非公有资本参股概念 | 第29-30页 |
| (二)非公有资本参股的方式 | 第30页 |
| (三)非公资本参股存在的法律问题 | 第30-32页 |
| 四、员工持股制度 | 第32-35页 |
| (一)员工持股的概念 | 第32页 |
| (二)员工持股的方式 | 第32-33页 |
| (三)员工持股存在的法律问题 | 第33-35页 |
| 第三章 国外国企改革经验引介 | 第35-39页 |
| 一、英国的国企改革 | 第35-36页 |
| 二、法国的国企改革 | 第36页 |
| 三、日本的国企改革 | 第36-37页 |
| 四、启示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法治化 | 第39-47页 |
| 一、整体上市的法治化 | 第39-40页 |
| (一)优化股权结构 | 第39页 |
| (二)加强内部人控制的约束机制 | 第39-40页 |
| (三)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 第40页 |
| 二、资产重组的法治化 | 第40-41页 |
| (一)明确界定资产重组的概念 | 第40-41页 |
| (二)规范股权委托合同的适用 | 第41页 |
| (三)健全关联重组解决机制 | 第41页 |
| 三、非公有资本参股的法治化 | 第41-45页 |
| (一)健全非公有资本参股法律制度 | 第42-43页 |
| (二)试行优先股、国家特殊管理股 | 第43-44页 |
| (三)畅通市场出入机制 | 第44-45页 |
| 四、员工持股制度法治化 | 第45-47页 |
| (一)健全员工持股法律制度 | 第45页 |
| (二)规范员工股管理制度 | 第45页 |
| (三)员工持股制度的限制 | 第45-47页 |
| 结语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个人简历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