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分类学(系统植物学)论文--菌类论文--真菌门论文

中国多洼马鞍菌(Helvella lacunosa)复合群物种多样性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研究进展第13-19页
        1.2.1 马鞍菌科的概况第13-14页
        1.2.2 马鞍菌属的概况第14页
        1.2.3 马鞍菌属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16页
        1.2.4 马鞍菌属食药用价值研究第16-18页
        1.2.5 马鞍菌属生态型研究及生态作用探索第18-19页
        1.2.6 马鞍菌人工驯化研究第19页
        1.2.7 马鞍菌分子系统学研究第19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9-20页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第20-22页
        1.4.1 标本收集第20-21页
        1.4.2 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第21页
        1.4.3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5 论文创新点第22-23页
    1.6 技术路线第23-24页
第二章 研究材料和方法第24-44页
    2.1 研究材料第24-27页
    2.2 研究方法第27-44页
        2.2.1 野外考察,标本采集、借阅和制作第27-28页
        2.2.2 形态学研究第28-33页
        2.2.3 分子生物学研究第33-38页
        2.2.4 系统发育学研究第38-43页
        2.2.5 综合评价第43-44页
第三章 中国多洼马鞍菌复合群分子系统学研究第44-56页
    3.1 材料筛选第44页
    3.2 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第44-56页
        3.2.1 构建系统发育树的相应信息第44-45页
        3.2.2 基于ITS序列分析确定模式种及多洼马鞍菌复合群物种多样性第45-47页
        3.2.3 物种多样性研究第47-54页
        3.2.4 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结果第54-56页
第四章 中国多洼马鞍菌复合群形态解剖及分类研究第56-76页
    4.1 前言第56页
    4.2 形态特征研究结果第56-74页
        4.2.1 多洼马鞍菌复合群内易混马鞍菌形态特征研究结果第56-58页
        4.2.2 多洼马鞍菌复合群内多洼马鞍菌形态特征研究结果第58-60页
        4.2.3 多洼马鞍菌复合群内厚表多洼马鞍菌形态特征研究结果第60-62页
        4.2.4 多洼马鞍菌复合群内三角马鞍菌形态特征研究结果第62-63页
        4.2.5 多洼马鞍菌复合群内昆明马鞍菌形态特征研究结果第63-64页
        4.2.6 多洼马鞍菌复合群内三叶马鞍菌形态特征研究结果第64-66页
        4.2.7 多洼马鞍菌复合群内大马鞍菌形态特征研究结果第66-67页
        4.2.8 多洼马鞍菌复合群内大洼马鞍菌形态特征研究结果第67-69页
        4.2.9 多洼马鞍菌复合群内德国多洼马鞍菌形态特征研究结果第69-71页
        4.2.10 多洼马鞍菌复合群内近乳白马鞍菌形态特征研究结果第71-72页
        4.2.11 多洼马鞍菌复合群内中国多洼马鞍菌形态特征研究结果第72-74页
    4.3 小结第74-76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6-78页
缩略语表第78-80页
致谢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90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其间的学术论文第90-92页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其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92-94页
附录C. 本研究经费来源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NDVI的黄河源区生长季植被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下一篇: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nda)对三种新兴有机污染物胁迫的响应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