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2-13页 |
1.3 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4-1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4-16页 |
2 互联网金融概念、特征和模式 | 第16-23页 |
2.1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界定 | 第16页 |
2.2 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 第16-19页 |
2.2.1 基于大数据的运用 | 第16-17页 |
2.2.2 经营模式多元化 | 第17页 |
2.2.3 金融服务的普惠化 | 第17-18页 |
2.2.4 经营环境公开化 | 第18页 |
2.2.5 运行管理机制透明化 | 第18页 |
2.2.6 服务效率高效化、便捷化 | 第18-19页 |
2.3 互联网金融的模式 | 第19-23页 |
2.3.1 第三方支付 | 第19-20页 |
2.3.2 P2P网贷平台 | 第20-21页 |
2.3.3 众筹模式 | 第21-22页 |
2.3.4 大数据金融 | 第22页 |
2.3.5 信息化金融机构 | 第22-23页 |
3 互联网金融发展概述 | 第23-28页 |
3.1 互联网金融兴起的原因 | 第23-25页 |
3.1.1 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促进行业融合 | 第23页 |
3.1.2 多方需求的共同作用 | 第23-24页 |
3.1.3 资产管理公司对低成本渠道和用户的探索 | 第24页 |
3.1.4 技术进步提升配置效率 | 第24-25页 |
3.2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 | 第25-28页 |
3.2.1 国外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 | 第25-26页 |
3.2.2 国内互联网发展现状 | 第26-28页 |
4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 | 第28-34页 |
4.1 对商业银行支付中介的冲击 | 第28-29页 |
4.2 分流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市场需求 | 第29-32页 |
4.2.1 减少商业银行活期存款业务 | 第29-30页 |
4.2.2 分流对商业银行融资服务的需求 | 第30-32页 |
4.3 对信息资源的挑战 | 第32-34页 |
5 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策略——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 | 第34-43页 |
5.1 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采取的策略 | 第34-38页 |
5.1.1 以客户为中心,加大服务和产品创新力度 | 第34-35页 |
5.1.2 重视大数据,提高自身数据获取能力 | 第35-36页 |
5.1.3 打造中小企业在线融资平台,发掘新客户群 | 第36-37页 |
5.1.4 重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 | 第37-38页 |
5.2 案例分析:中国建设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战略 | 第38-43页 |
5.2.1 全方位布局三大网络渠道建设 | 第38-41页 |
5.2.2 搭建两大生活平台 | 第41-43页 |
6 结论与未来展望 | 第43-4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3页 |
6.2 未来展望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