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县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第14-15页 |
1.4.1 主要内容 | 第14页 |
1.4.2 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区域旅游业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2.1 旅游业发展战略的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2.1.1 战略管理的概念 | 第15-16页 |
2.1.2 旅游发展战略 | 第16页 |
2.1.3 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 第16页 |
2.2 战略制定的基本原则 | 第16-17页 |
2.2.1 市场导向原则 | 第16-17页 |
2.2.2 地域特色原则 | 第17页 |
2.2.3 可持续性原则 | 第17页 |
2.3 旅游业发展战略的相关理论 | 第17-19页 |
2.3.1 战略管理理论 | 第17页 |
2.3.2 竞争优势理论 | 第17-18页 |
2.3.3 区域发展理论 | 第18-19页 |
3 青龙县旅游业发展基础、现状及环境分析 | 第19-25页 |
3.1 青龙县旅游业发展基础 | 第19-20页 |
3.1.1 区位条件 | 第19页 |
3.1.2 自然地理 | 第19页 |
3.1.3 历史人文 | 第19-20页 |
3.1.4 社会经济 | 第20页 |
3.2 青龙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20-23页 |
3.2.1 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 第20-21页 |
3.2.2 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 第21-22页 |
3.2.3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分析 | 第22-23页 |
3.2.4 青龙县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 第23页 |
3.3 青龙县旅游业发展战略环境分析 | 第23-25页 |
3.3.1 青龙县旅游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 第23-24页 |
3.3.2 青龙县旅游业发展的产业环境分析 | 第24页 |
3.3.3 青龙县旅游业发展的区域环境分析 | 第24-25页 |
4 青龙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 | 第25-32页 |
4.1 青龙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 | 第25-28页 |
4.1.1 优势分析 | 第25-26页 |
4.1.2 劣势分析 | 第26-27页 |
4.1.3 机遇分析 | 第27页 |
4.1.4 威胁分析 | 第27-28页 |
4.2 基于EFE、IFE的矩阵分析 | 第28-32页 |
4.2.1 EFE、IFE矩阵原理 | 第28-29页 |
4.2.2 青龙县旅游业EFE矩阵分析 | 第29-30页 |
4.2.3 青龙县旅游业IFE矩阵分析 | 第30-32页 |
5 青龙县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及规划 | 第32-37页 |
5.1 青龙县旅游业发展战略指导思想 | 第32页 |
5.2 青龙县旅游业发展战略定位 | 第32页 |
5.3 青龙县旅游业发展战略选择 | 第32-34页 |
5.3.1 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 | 第33页 |
5.3.2 差异化发展战略 | 第33-34页 |
5.3.3 区域联合发展战略 | 第34页 |
5.4 青龙县旅游业发展战略目标 | 第34页 |
5.4.1 经济目标 | 第34页 |
5.4.2 社会目标 | 第34页 |
5.4.3 环境目标 | 第34页 |
5.5 青龙县旅游业发展空间布局 | 第34-37页 |
5.5.1“一心” | 第35页 |
5.5.2“一轴” | 第35页 |
5.5.3“六组团” | 第35-37页 |
6 加强青龙县旅游业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 | 第37-40页 |
6.1 加强青龙县旅游业发展的外部支撑 | 第37-38页 |
6.1.1 深化区域合作,加强产业对接 | 第37页 |
6.1.2 塑造区域品牌,创新旅游营销 | 第37页 |
6.1.3 对接国家政策,争取专项资金 | 第37页 |
6.1.4 完善体制机制,整合外部力量 | 第37-38页 |
6.2 提升青龙县旅游业发展的内部实力 | 第38-40页 |
6.2.1 拉伸旅游产业链条,补齐旅游产业短板 | 第38页 |
6.2.2 加强旅游资金投入,提高配套设施水平 | 第38页 |
6.2.3 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壮大旅游产业规模 | 第38-39页 |
6.2.4 加大职业教育合作,培养旅游专门人才 | 第39-40页 |
7 结论 | 第40-41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40页 |
7.2 研究不足 | 第40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附录一 | 第43-45页 |
附录二 | 第45-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