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1 保护性耕作技术 | 第15-16页 |
1.2.2 氮肥施用状况 | 第16-17页 |
1.2.3 肥料氮素转化过程 | 第17-18页 |
1.2.4 肥料氮的气态损失 | 第18-19页 |
1.2.5 作物对肥料氮的吸收分配 | 第19页 |
1.3 研究目标 | 第19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5 技术路线图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1-26页 |
2.1 试验地概况 | 第21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21-22页 |
2.3 样品采集 | 第22页 |
2.3.1 土壤样品 | 第22页 |
2.3.2 气体样品 | 第22页 |
2.3.3 植株样品 | 第22页 |
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2-24页 |
2.4.1 土壤全氮及其活性氮库 | 第22-23页 |
2.4.2 作物产量及秸秆氮投入 | 第23页 |
2.4.3 ~(15)N丰度测定 | 第23-24页 |
2.5 计算方法 | 第24-25页 |
2.5.1 N_2O排放通量计算公式 | 第24页 |
2.5.2 氨挥发计算公式 | 第24页 |
2.5.3 土壤氮储量计算方法 | 第24-25页 |
2.5.4 土壤和植株中15N丰度计算公式 | 第25页 |
2.5.5 氮素利用率计算公式 | 第25页 |
2.6 数据分析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免耕对土壤全氮及其活性氮组分的影响 | 第26-33页 |
3.1 引言 | 第26-27页 |
3.2 结果 | 第27-29页 |
3.2.1 农田氮投入及土壤全氮 | 第27-28页 |
3.2.2 土壤活性氮组分 | 第28页 |
3.2.3 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NO_3-N和NH_4-N) | 第28-29页 |
3.2.4 土壤全氮与其氮组分的相关关系 | 第29页 |
3.3 讨论 | 第29-33页 |
3.3.1 耕作对土壤全氮及氮储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3.3.2 耕作对土壤活性氮组分的影响 | 第30-31页 |
3.3.3 耕作对土壤无机氮(NO_3-N和NH_4-N)的影响 | 第31-32页 |
3.3.4 土壤全氮与其氮组分的相关性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免耕下肥料氮素在土壤氮库的分布规律 | 第33-39页 |
4.1 引言 | 第33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6页 |
4.2.1 肥料氮在不同土层的含量及在全氮中的比例 | 第33-34页 |
4.2.2 肥料氮在颗粒有机氮PON中的分布规律 | 第34-35页 |
4.2.3 肥料氮在土壤轻组氮组分和重组氮组分中的分布规律 | 第35-36页 |
4.3 讨论 | 第36-39页 |
4.3.1 耕作对肥料氮在土壤全氮中分布的影响 | 第36-37页 |
4.3.2 耕作对肥料氮在土壤活性氮库中分布规律的影响 | 第37-39页 |
第五章 免耕下肥料氮素气体损失的规律 | 第39-44页 |
5.1 引言 | 第39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39-42页 |
5.2.1 免耕下N_2O排放特征 | 第39-41页 |
5.2.2 免耕下氨挥发特征 | 第41-42页 |
5.3 讨论 | 第42-44页 |
5.3.1 耕作对N_2O排放的影响 | 第42-43页 |
5.3.2 耕作对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 第43-44页 |
第六章 免耕下作物对肥料氮素的吸收利用和分配规律 | 第44-49页 |
6.1 引言 | 第44页 |
6.2 结果与分析 | 第44-46页 |
6.2.1 小麦产量 | 第44-45页 |
6.2.2 小麦成熟期氮素在植株器官中的积累与分配 | 第45页 |
6.2.3 小麦成熟期不同来源氮素在植株中的分配 | 第45-46页 |
6.2.4 肥料利用率 | 第46页 |
6.3 讨论 | 第46-49页 |
6.3.1 耕作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6.3.2 耕作对小麦氮素吸收来源及分配的影响 | 第47-48页 |
6.3.3 耕作对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