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民事争点整理程序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引言第12-14页
第一章 民事争点整理程序基础理论第14-24页
    一、争点的概念和种类第14-16页
        (一)争点概念第14-15页
        (二)争点类型第15-16页
    二、民事争点整理程序功能第16-18页
        (一)明确审判对象,固定争议焦点第16页
        (二)促进集中审理第16-17页
        (三)防止诉讼突袭和法官滥用权力第17页
        (四)促使当事人自主解决纠纷第17-18页
        (五)指引当事人提出攻击防御方法第18页
    三、民事争点整理程序价值第18-21页
        (一)效率价值第18-20页
        (二)公正价值第20-21页
    四、民事争点整理程序与相关民事诉讼程序关系第21-24页
        (一)与审前程序第21-22页
        (二)与诉答程序和证据交换程序第22-24页
第二章 民事争点整理程序域外考察第24-34页
    一、英美法系第24-26页
        (一)英国第24-25页
        (二)美国第25-26页
    二、大陆法系第26-30页
        (一)法国第26-27页
        (二)德国第27-29页
        (三)日本第29-30页
    三、两大法系主要国家争点整理程序评析与借鉴第30-34页
        (一)相同的改革方向第30页
        (二)结合自身情况的本土化发展第30-31页
        (三)注重法官和当事人的协作第31-32页
        (四)完善的配套机制第32页
        (五)争点整理方式多元第32-34页
第三章 我国民事争点整理程序反思与检讨第34-41页
    一、历史沿革及现状第34-36页
        (一)共和国建立后的曲折发展第34-35页
        (二)立法与司法解释现状第35-36页
    二、我国民事争点整理程序主要弊端第36-38页
        (一)答辩制度存在缺陷第36-37页
        (二)当事人与法官在争点整理中职权划分存在缺陷第37页
        (三)对于逾期举证没有有效的约束第37-38页
    三、缺陷原因之检讨第38-41页
        (一)缺乏完善的指导理念第38-39页
        (二)相配套诉讼制度的缺乏第39-41页
第四章 我国民事争点整理程序构建第41-52页
    一、争点整理程序的主体第41-43页
        (一)当事人主导第41-42页
        (二)法官参与第42-43页
    二、争点整理的方式第43-44页
        (一)简单书状型第43-44页
        (二)审前会议型第44页
    三、争点整理程序的终结第44-46页
        (一)争点得以固定而终结第44-45页
        (二)因诉讼终结而终结第45页
        (三)法官裁定终结第45-46页
    四、争点整理程序的效力第46-47页
        (一)对当事人的约束第46页
        (二)对法官的约束第46-47页
    五、民事争点整理的相关保障制度第47-52页
        (一)失权制度第47-48页
        (二)法官释明第48-49页
        (三)强制答辩和详细书状第49-50页
        (四)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第50-52页
结论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刑事速裁程序研究
下一篇: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出租车行业改革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