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1.1 卵母细胞发育 | 第12-13页 |
1.2 表观遗传概述 | 第13-19页 |
1.2.1 DNA甲基化 | 第13-15页 |
1.2.2 组蛋白修饰与组蛋白密码 | 第15页 |
1.2.3 组蛋白甲基化 | 第15-16页 |
1.2.4 组蛋白乙酰化 | 第16-17页 |
1.2.5 组蛋白磷酸化 | 第17-19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丁酸钠对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影响 | 第20-40页 |
2 材料和实验方法 | 第20-40页 |
2.1 实验动物 | 第20页 |
2.2 实验主要仪器 | 第20-21页 |
2.3 实验器材与药品及配制 | 第21-24页 |
2.4 分子生物学软件及引物设计 | 第24-25页 |
2.5 实验方法 | 第25-31页 |
2.5.1 卵母细胞的获取体外培养 | 第25页 |
2.5.2 卵母细胞免疫荧光检测 | 第25-26页 |
2.5.3 卵母细胞荧光定量PCR | 第26-29页 |
2.5.4 卵母细胞的Western blot | 第29-31页 |
2.6 实验方案 | 第31-32页 |
2.6.1 丁酸钠对小鼠卵母细胞发育的影响 | 第31页 |
2.6.2 丁酸钠对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影响 | 第31-32页 |
2.6.3 丁酸钠对卵母细胞发育的 ERK/p-ERK 蛋白的影响 | 第32页 |
2.7 实验结果 | 第32-38页 |
2.7.1 丁酸钠对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 | 第33-35页 |
2.7.2 丁酸钠对卵母细胞 α-tubulin 蛋白的影响 | 第35-36页 |
2.7.3 卵母细胞成熟发育过程中ERK与P-ERK蛋白的表达 | 第36-38页 |
2.8 讨论 | 第38-39页 |
2.9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组蛋白乙酰化模式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 第40-63页 |
前言 | 第40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40-63页 |
3.1 实验动物 | 第40页 |
3.2 实验主要仪器 | 第40-41页 |
3.3 实验器材与药品试剂 | 第41页 |
3.3.1 器材 | 第41页 |
3.3.2 主要试剂 | 第41页 |
3.4 实验方法 | 第41-45页 |
3.4.1 小鼠成熟卵母细胞的获取 | 第41页 |
3.4.2 小鼠体外受精(IVF)胚胎的获取 | 第41-42页 |
3.4.3 小鼠孤雌胚胎的获取 | 第42-43页 |
3.4.4 小鼠体内胚胎的获取 | 第43-44页 |
3.4.5 小鼠卵母细胞发育和胚胎免疫荧光染色及荧光定量分析 | 第44页 |
3.4.6 胚胎定量PT-PCR | 第44页 |
3.4.7 囊胚细胞染色计数 | 第44-45页 |
3.5 实验设计 | 第45页 |
3.5.1 小鼠卵母细胞发育及体内胚、体外受精胚、孤雌胚三种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组蛋白乙酰化动态模式及体内胚胎相关发育基因的RT-PCR | 第45页 |
3.5.2 丁酸钠对体外胚胎发育的影响及相关发育基因的 RT-PCR | 第45页 |
3.6 实验结果 | 第45-59页 |
3.6.1 卵母细胞发育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组蛋白乙酰化变化规律 | 第45-55页 |
3.6.2 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相关基因的PT-PCR | 第55-59页 |
3.7 讨论 | 第59-62页 |
3.7.1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与卵母细胞成熟和胚胎发育 | 第59-60页 |
3.7.2 表观遗传对胚胎发育多能性基因的调控 | 第60-62页 |
3.8 小结 | 第62-63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1页 |
致谢 | 第71页 |